|
|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
发布日期: 2018-11-13 作者: 耿亮 浏览次数: 232 |
|
单 位 | 申报人 | 获奖成果名称 | 届 数 | 年 度 | 奖励等级 | 音乐学院 | 张燕丽 | 山西四大梆子唱腔研究 | 第十二届 | 2014年 | 著作类二等奖 | 法政学院 | 张祖平 | 明清时期政府社会保障体系研究 | 第十二届 | 2014年 | 著作类二等奖 | 人文学院 | 黄纯艳 | 宋代财政史 | 第十二届 | 2014年 | 著作类二等奖 | 人文学院 | 唐力行 | 城乡之间:1947年歙县旅沪同乡会扑灭家乡疟疾运动会 | 第十二届 | 2014年 | 论文类二等奖 | 人文学院 | 曹旭 | 张华《情诗》的意义 | 第十二届 | 2014年 | 论文类二等奖 | 人文学院 | 张谊生 | 试论叠加、强化的方式、类型与后果 | 第十二届 | 2014年 | 论文类二等奖 | 教育学院 | 李丹等 | 外化行为问题与集体道德情绪、集体责任行为之关系:班级氛围的调节效应 | 第十二届 | 2014年 | 论文类二等奖 | 音乐学院 | 蒋存梅等 | 汉语失歌症者对声调范畴的知觉障碍 | 第十二届 | 2014年 | 论文类二等奖 | 教育学院 | 石文典等 | 多通道与单通道的内因学习效应比较 | 第十二届 | 2014年 | 论文类二等奖 | 人文学院 | 王双成 | 西宁方言的介词类型 | 第十二届 | 2014年 | 论文类二等奖 | 教育学院 | 罗俊龙等 | 科学发明中启发式思维的电生理证据 | 第十二届 | 2014年 | 论文类二等奖 | 法政学院 | 李建英 | “我是另一个”——论兰波的通灵说 | 第十二届 | 2014年 | 论文类二等奖 | 教育学院 | 刘俊升等 | 同年中晚期孤独感的发展轨迹:一项潜变量增长模型分析 | 第十二届 | 2014年 | 论文类二等奖 | 对外汉语 | 张斌等 | 现代汉语描写语法 | 第十一届 | 2012年 | 著作类一等奖 | 人文学院 | 潘悟云 | 从地理视时还原历史真时 | 第十一届 | 2012年 | 论文类一等奖 | 校办 | 张民选等 | 国际组织与教育发展 | 第十一届 | 2012年 | 著作类一等奖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吕利 | 律简身份法考论——秦汉初期国家秩序中的身份 | 第十一届 | 2012年 | 著作类二等奖 | 人文学院 | 钱杭 | 宗族的世系学研究 | 第十一届 | 2012年 | 著作类二等奖 | 人文学院 | 戴建国 | 唐宋变革时期的法律与社会 | 第十一届 | 2012年 | 著作类二等奖 | 人文学院 | 孙逊等 | 越南汉文小说集成 | 第十一届 | 2012年 | 著作类二等奖 | 法政学院 | 徐继强 | 宪法权利规范的结构及其推理方式 | 第十一届 | 2012年 | 论文类二等奖 | 教育学院 | 卢家楣等 | 我国青少年道德情感现状调查研究 | 第十一届 | 2012年 | 论文类二等奖 | 教育学院 | 李丹等 | 大学生生命认知和生命价值取向的发展特点 | 第十一届 | 2012年 | 论文类二等奖 | 人文学院 | 施晔 | 高罗佩小说主题物的汉文化渊源 | 第十一届 | 2012年 | 论文类二等奖 | 音乐学院 | 刘正国 | “樂”之本义与祖灵(葫芦)崇拜 | 第十一届 | 2012年 | 论文类二等奖 | 人文学院 | 徐时仪 | 略论中国语文学与语言学的传承及发展 | 第十一届 | 2012年 | 论文类二等奖 | 人文学院 | 郑伟 | 《切韵》寒韵字的演变特征与现代吴语 | 第十一届 | 2012年 | 论文类二等奖 | 人文学院 | 曹旭等 | 论西晋诗学 | 第十一届 | 2012年 | 论文类二等奖 | 人文学院 | 李稚勇 | 历史教育学新论——国际视野中的我国历史教育改革 | 第十一届 | 2012年 | 著作类三等奖 | 教育学院 | 于龙 | 现代语文课程话语考论——以“性质之争”和“文白之争”为例 | 第十一届 | 2012年 | 著作类三等奖 | 对外汉语 | 齐沪扬等 | 现代汉语语气成分用法词典 | 第十一届 | 2012年 | 著作类三等奖 | 人文学院 | 宋莉华 | 传教士汉文小说研究 | 第十一届 | 2012年 | 著作类三等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