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师范大学2017年工作总结

发布日期: 2018-03-12  作者:    浏览次数: 1010  

2017年,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的部署要求,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较好地推进了学校各项事业发展。

一、深入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

学校把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组织全校师生集体收看开幕会实况。校党委常委会召开扩大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学习宣传贯彻工作,并组织好党委中心组(扩大)学习会、纪委全委学习会、民主党派学习会、二级学院中心组专题学习会等。成立校十九大精神宣讲团,24名领导干部和专家宣讲团成员与二级单位结对宣讲;各二级单位以主题党团日活动、专题辅导报告、思政课堂教学、集体培训会等形式广泛开展学习宣讲活动。推动十九大精神“三进”工作,组织思政课教师集体辅导备课,打造十九大精神进课堂之“闻道中国”系列讲座,将十九大精神内容引入“形势与政策”课和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试点课程。通过学习宣传,切实把广大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

二、认真落实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

学校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努力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召开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专题会议,成立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研究制定《上海师范大学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实施办法》,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政工作的九大行动计划。制定了思想政治工作专题学习制度和培训制度,面向中层干部、思政教师、辅导员和党务工作者进行针对性培训。通过师生思想状况滚动调查、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思想政治工作专题研讨会等形式,排摸和了解师生思想状况,形成了落实会议精神的良好氛围。开展涉及党的建设、意识形态、新闻宣传、网络思政等思想政治工作相关制度的废改立工作,成立党委教师工作部,完成二级学院党政班子成员交叉任职工作。在充分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的同时,学校遴选28门课程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充分挖掘各类课程的育人功能,学校入选上海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试点项目“整体试点校”,人文与传播学院作为试点学院的改革经验被教育部网站刊登。615日,市委高校思政工作专项督查工作组来校实地督查,对我校贯彻落实情况给予了较高评价。教育部官网、新华网、《解放日报》《文汇报》等主流媒体对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给予系列报道。

三、加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生质量稳步提升

实施招生改革。生源质量呈现上升趋势。本科生招生方面,顺应高考招生制度变化,加大宣传力度,推进大类招生,共招本科学生5052人。研究生招生方面,进一步完善招生制度,共招收2826人,其中博士生177名、硕士生2649名。

创新一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光启学子”计划,举办“光启学子”领导力训练营。推行学分制改革,全面实行通识教育必修课选课制度;专业流动人数较往年有较大幅度增长,学生个性化发展得到进一步体现。成立学业发展指导中心,助力学生成长成才。重点强化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生学术能力不断提高;完善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监控体系,学位论文各项质量指标持续提升。实施研究生海外研习交流计划,人次比上年增长25%。在英语竞赛、数模竞赛、广告大赛等国内外重要赛事中,我校学生屡获佳绩。

加强优质课程建设。强化传统优势和特色专业,重视专业应用转型发展,提高中外合作专业质量,推动专业国际认证试点。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入选上海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试点。初步建立7大模块100多门通识教育课程,拓展学生知识视野。推荐37项成果申报上海市级教学成果奖。获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6门、市级精品课程3门、重点课程31门、全英语课程2门。

深化创新创业及实践培养。以提升创新创业能力为导向,深化实践培养体系改革。加强学生实习实践,积极拓展专业实习基地,推进创新创业孵化园建设。学校获批上海市级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上海市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优秀组织奖”,并举办第五届大学生创新创业论坛。在第十五届挑战杯中,首获特等奖实现历史性突破。67个项目获得国家级大创项目,创历史新高。

重构教学管理系统。建立以教师和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管理信息化服务平台,实现本科生培养管理工作信息化全覆盖。推进研究生管理系统升级改造。

四、深化学科建设与调整,推进学位点申报与建设工作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科发展和资源整合,学校将数理学院的教育技术系调整到教育学院;撤消独立建制的天体物理中心,将其划归数理学院;将原属数理学院的计算中心划归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参评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的28个学科中,有11个学科曾参评上一轮学科评估,其中7个学科排名有所上升。11个高峰高原学科完成第一阶段绩效评价工作,其中世界史、中国史2个学科获得优秀等第,研究制定第二阶段建设方案。学位点建设方面,学校先行启动新增博、硕士点申请工作,新增3个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3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完成全校37个一级学科博、硕士点的合格评估工作。

五、创新科研管理体制机制,科研成果成绩喜人

学校不断加强科研管理制度建设,制定多份有关科研项目的管理办法,政策引领和激励的效应逐步显现。文科方面,获国家社科各类项目50项,立项总数全国排名第12,上海排名第2。其中,国家社科重大项目6项,全国排名第13;国家社科年度项目30项,全国排名第24;国家社科成果文库2项,全国排名第5;国家社科艺术学项目4项,全国排名第2;国家社科后期资助项目6项,全国排名第9;国家社科教育学项目2项,全国排名第24。此外,还获省部级项目103项,较2016年增长41.09%,其中教育部项目立项26项,全国排名第5。获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1项。理工科方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获批49项,其中优青1项,重点1项,立项数比2016年增长9.3%,直接经费增长26.1%,均创历史新高。省部级项目立项25项。学校加强各类科研基地平台建设,“东南亚研究中心”获教育部区域与国别研究基地备案,成立上海市“亚毫米波望远镜和探测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植物种质资源开发中心”成为学校首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研成果方面,文科获上海市决策咨询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王力语言学奖1项;理工科高影响因子论文数逐年提高,相关科研成果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市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二等奖各1项。刊物方面,学报(哲社版)在2017年南大核心“高校综合性学报类”中排名第19

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师资和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得到加强

学校积极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全面落实新修订的《专业技术岗位设置与聘任实施细则》,完成三级及以下专业技术岗位设置工作;制定《“教学型”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实施办法》,激励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实施高端人才引培计划,数量和质量明显提高。专任教师净增100人,来自于海内外一流大学的教师明显增多,师资队伍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年龄结构等明显改善。学校加强教师全过程培养体系建设和专业发展,多名教师成功申报国家留学基金、洪堡基金等高层次资助项目。

七、办学国际化稳步推进,国际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学校加强国际交流制度化建设,制定学生海外交流学习管理办法、孔子学院中方院长选拔管理规定、港澳台学生培养管理规定和学生赴台交流学习管理办法等文件,进一步规范各项外事工作程序。学校成功申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中心,这是落户上海的首家联合国二类机构,对于扩大学校教师教育国际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国际化办学程度不断深化,与美国、英国、法国等12个国家和地区的22所高校和机构签署(续签)28份交流合作协议,与英国利物浦约翰莫尔斯大学共建足球教练本科项目。全年公派出国(境)团组343个,比上年增长14.3%;共计562人次,比上年增长10.2%1037人次学生赴海外进行获得学分或学位的专业学习、社会实习或短期项目。接受来自96个国家2783名留学生,比上年增长10%,其中学历生增长6%

八、凸显教师教育特色,服务基础教育改革发展

学校继续深入推进卓越教师培养方案,入选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实施院校。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深化研究生高端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大力推动师范生国(境)外研习交流活动。师范生能力显著提升,在第五届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技能竞赛中荣获多项奖励。成立上海市教育督导研究中心,承办首届上海教育督导论坛、长三角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论坛等会议,深度参与基础教育改革。努力拓展教育合作领域,分别与闵行区、普陀区等新签续签多项合作办学协议。学校依托教师教育特色服务教育改革事业,承办教育部“国培计划”、民办高校“强师工程”等项目。加强与市教委、各区县教育局和附属学校的联系,进一步扩大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影响。深化学历教育改革,强化非学历教育管理,推动继续教育转型发展。

  


版权所有@上海师范大学

沪ICP备05052062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