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师范大学2019年工作总结

发布日期: 2020-04-23  作者:    浏览次数: 10  

2019年,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以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引领,全面落实党委从严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以高水平大学建设为目标,对标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深化综合改革;以建校65周年为契机,凝练办学优势,加快服务重大战略。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较好地推进了各项事业发展。

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服务国家和上海重大战略

围绕“一带一路”倡议、“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第二届“进博会”等,进一步提供人才支持、智力服务和知识支撑。

决策咨询成果丰硕。强化学术服务成效,围绕进博会、教育改革等热点报送高质量咨询报告50余篇,各有3篇被正国级和副国级领导批示。国际教师教育中心获批“中国教育核心智库”。

服务卓越全球城市与科创中心建设。推进上海全球城市研究院工作,发布《全球城市发展报告》《全球城市案例研究》。与清华大学共建上海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研究院。学校在2019长三角区域创新机构百强名列前茅。

深化“一带一路”开放合作。“中智亚毫米天文国际联合实验室”获批上海市“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实验室,这是学校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开展国际科研合作的重大突破。承担“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教育行政官员研修项目、中英数学教师交流项目等。

服务长三角示范区建设。依托生态学科优势,成立上海首批市级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为长三角示范区提供生态科技支撑。

以区域化合作推动对口帮扶。先后与云南昆明、新疆喀什等地签署合作框架协议。与上海援疆前线指挥部等合作共建喀什第六中学。开展挂职锻炼、顶岗实习、支教实践等,推进对口地区帮扶工作。

二、落实全国和上海教育大会精神,扎实推进立德树人

学校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构建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

积极探索课程思政师大模式。发布《上海师范大学课程思政建设指南》,构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综合素养课程、专业课程三位一体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构建分层分级的课程思政创新模式。

全面深化师风师德建设。完善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健全师风师德体制机制建设。傅欣等多位教师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等,学校获批“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优秀师德建设实践基地”等多项荣誉。

构建“三全育人”培养体系。召开百余场建校65周年系列活动,营造爱国荣校的育人氛围。深化“思政教育与品德培养”等三大平台建设。177名学生参与进博会志愿服务,学校获上海市志愿服务先进集体、上海市教育系统落细落小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典型案例等。多位师生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上海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等。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专业内涵发展,新增35门市教委重点课程,居全市高校第二。首次获批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学生在国内外重大赛事喜获佳绩,再次获“挑战杯”特等奖,首捧“优胜杯”,创历史最佳成绩。

实施一流研究生教育提升计划。全面完成已有学位点的合格评估工作。健全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研究生在重要赛事和论文发表上取得历史性突破。研究生报考人数与招生人数再创新高,在读人数近8900人。

三、全面对标高水平大学建设,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

围绕高水平建设,进一步加强学术引领、深化综合改革,在市教委分类考核中,学校位列应用研究型高校第一。

科研成果成绩斐然。全年科研经费达1.2亿,首破1亿大关,同比增长20%。理工科在项目申报、科研成果上集中突破,国家自科基金获批44项,经费增长73.7%,位列市属高校第二;获批重点项目数创历史新高。技术合同金额增长近一倍,为历史新高。教师多次在Nature子刊等发表学术成果。“助推计划”立项数居上海各高校之首。人文社科高位运行,获批国家社科基金各类项目50项,新增国家社科重大5项,首次获国家社科艺术学重大1项,立项数均位列上海前茅。国家社科艺术学、国家社科后期资助等均创历史新高。师大学报首次获评“全国高校社科名刊”。

学科建设进展显著。“动植物学科”ESI排名首次进入全球前1%,进入全球ESI1%学科增至5个。数学、化学进入2019软科世界一流学科。20个学科上榜2019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3个学科进入前10%,上榜学科总数居中国内地高校第84位。先后出台高峰高原学科、高水平学科、创新团队等管理办法,加强学科管理建设。

国际交流合作提质增效。深化对外合作开放,学校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加,高层次来访增多。教师访学620人次,学生访学人次达1693人次,增幅达22%。主办“现代大学国际联盟”高峰会议,探索地方大学国际化发展新范式。密苏里大学孔子学院获国家汉办孔子学院奖章。

深化学校治理体系现代化。实施稳健的财务管理模式,提升内控管理水平。深化审计效应,提高资源绩效,审计工作成效位列市属高校前茅。推进信息公开,多渠道与教代会代表、一线教师沟通。完成新一届校学术组织聘任工作,完善校院学术组织章程建设。博物馆、生物科技楼等投入使用,积极推进校区拓展工程,智慧校园建设得到进一步丰富。学校获评上海文明校园、首批上海市依法治校示范校、上海高校信息公开工作优秀单位等。

四、全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推动人事制度改革

学校将2019年定为人才强校年,进一步健全党管人才领导体制,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聚焦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坚持引育并举,注重对高端人才、青年人才延揽,举办首届高水平学科青年论坛暨国际青年学者论坛。新增国家优青等多人;新增教学科研人员157人,师资队伍职称结构、学缘结构等明显改善。加大博士后培养与考核,5人获“超级博士后”资助。

深化人事管理体制改革。强化二级学院主体作用,采用青年教师录用试行备案制,实现评聘自主权向学院回归,推进管理重心下移。制定党务人员和思政教师职称评审细则,推进党务、思政教师“双线”晋升。

多平台助力教师专业发展。实施教师专业发展等四大工程、中青年教师队伍质量提升“六个一”工程等项目,精准对接人才服务保障需求,推进教师队伍建设。石书臣获“全国优秀教师”;张志丹获首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特等奖;多名教师在国内外教学竞赛中获奖。

五、牢牢把握党对学校工作的领导权,不断提高办学治校能力

学校党委不断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

统筹推进三大主体责任落实。学校党委认真落实“三大主体责任”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2019年,党委常委会研讨三责任制工作40次。组织召开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开展“三大主体责任”实地检查、述职评议全覆盖,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认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紧紧围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条主线,统筹推进主题教育学习教育、调查研究、问题检视、整改落实四项重点措施。班子成员集中学习研讨17次,召开教授、中层干部、民主党派、青年教师4场座谈会。梳理出9大方面79个问题,制定180项整改措施并逐一整改,切实推动主题教育取得实效。

认真做好巡视整改后半篇文章。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市委巡视反馈的问题,认真制定方案,扎实推进整改。160项整改措施已完成149项。其余11项为中长期推进项目。重视巡视整改与深化标本兼治有机结合起来,着力建立整改落实的常态化、长效化机制。

推动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以“上海党建工作示范校”为抓手,加强二级单位党组织建设,出台二级单位党组织班子议事决策规则。完善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推进“党支部建设示范点”培育等工作。扎实推进党派调研、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着力加强老干部思想政治建设和党支部建设。充分发挥工、青、妇群团组织作用,深入推进群团改革,召开第九届教代会暨十四届工代会、第十五次团代会。

加强廉政建设,落实党风廉政主体责任。落实“四责协同”机制,校党委落实党风廉政主体责任,支持纪委执纪监督问责;班子成员落实领导责任,履行“一岗双责”,深入实施《关于践行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的实施办法》,深化基层党组织廉政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建设,形成长效工作机制。推出10+X监督方案,对重点领域岗位进行排摸监督。

启动巡察工作。制定学校巡察工作实施办法,成立由校党委书记任组长的校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对2家单位开展进驻巡察。


版权所有@上海师范大学

沪ICP备05052062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