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承办上海暑期学校(非洲项目)圆满结束

发布日期: 2016-08-06  作者: 新闻中心   浏览次数: 1274  


     7月30日,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办、我校承办的上海暑期学校(非洲项目)圆满结束。23名来自博茨瓦纳、加纳、南非、乌干达、肯尼亚、摩洛哥、几内亚、津巴布韦等八个国家的在校大学生,通过一个月的语言学习和文化体验,获得了由上海市教委和我校共同颁发的结业证书,带着满满的收获回到自己的祖国。


     “上海暑期学校(Shanghai Summer School)”(简称3S )是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建立的上海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的窗口之一,旨在搭建与世界上不同语言文化之间的教育、人文交流的平台,吸引更多优秀的高层次的外国学生体验中国、学习汉语、留学上海。今年,我校作为非洲项目承办单位,继续秉承“真诚、友爱、专业、服务”的理念,通过不同主题、形式多样的课程设置,增进非洲学生对当代中国和上海的了解,让他们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时光。

充实的学习内容


     
参加今年3S非洲项目的学生汉语水平基本为零基础,为了让这些学生能够在短短的一个月里学好中文,暑期学校对授课教材作了精心挑选,强调学习内容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同时聘请有经验的教师授课。在教学过程中,增强教学的互动性,融入游戏环节,注重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还把课堂学习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组织安排学生到花鸟市场、康健公园等场所,与本地市民进行交流,既运用学到的语言,同时又感受中国人的日常生活。这样的教学安排深受学生的欢迎,也让他们真正喜欢上了中文学习。来自肯尼亚的Mary Wanjiku Kabetu就表示,从没想过学习中文会这么有趣。
     
     除了语言学习以外,暑期学校还开设了一系列与中国文化有关的讲座,如中非关系概略、中国四大名著、长三角旅游地理、中国医药的精神、茶文化趣谈等,并邀请博茨瓦纳大学前副校长Franck Younman、我校外国语学院院长李照国等专家学者授课。这些讲座增强了暑期学校授课内容的知识性,让学生们得以更深层次地了解中国,深受学生的欢迎。来自津巴布韦的Geraldine Dzinoreva便用“Educative”这一个词对暑期学校的学习作了很好的概括。

深入的文化体验

     除了语言学习以外,文化体验同样是不可或缺的内容。为了让非洲的学生们更加直观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深入体验中国文化多样性,结合我校艺术学科的优势,暑期学校精心设计了文化课程。比如,在民乐课上,领略中国古筝、二胡和中国大鼓的悠扬曲调;在舞蹈课上,感受中国古典舞的韵律节奏;在武术课上,学习咏春拳法的一招一式;在书法课上,领会笔墨下的汉字韵味。此外,还有剪纸课、吹墨画课等,都让学生们爱不释手。


     暑期学校还组织学生们先后参观了上师大博物馆、上海中医药博物馆、上海城市规划馆、上海历史博物馆、中国武术博物馆、中国航海博物馆、龙美术馆、上海科技馆、中华艺术宫等多个博物馆,并且前往外滩、东方明珠、豫园、南京路、田子坊、朱家角、嘉定孔庙、杭州、东海大桥、洋山港、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等地考察。通过这些文化考察活动,来自非洲的学生们既对中国传统文化及老上海风情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中国现代化的发展成就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

难忘的人生收获

     短短一个月很快结束了,大家都用Amazing来感叹这段学习时间。来自南非德班理工大学的Ntokozo Nwabisa Kalako表示,能参加上海暑期学校,实在是棒极了。在这里,不仅汉语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而且获得了许多珍贵的知识,如中医、中国文学、中非关系等,让她对中国文化有了更好地认知。来自博茨瓦纳的Meltha One Mashadi也非常感激能有这样的机会参加上海暑期学校,她非常享受在上海师大的美好时光,无论是这里的食物、风景,还是老师和室友,都将成为最宝贵的记忆。

     来自摩洛哥HECI商学院的露娜则完全用中文表达了她自己在这一个月的收获和感激,并希望今后能有机会来中国继续攻读硕士学位。和她有一样想法的还有来自乌干达麦克雷雷大学的赵莎莎,她的父亲曾是驻日大使,如今她则爱上了中国,虽然她还是大学一年级学生,但是她已经做好了来中国读书的打算。而即将在摩洛哥HECI商学院读硕士的El Ghazali Samia则已经让她的父亲在当地语言机构报好了中文学习课程,她说回国后要继续学习中文,并希望两年后来中国攻读博士学位。

     对所有的学生来讲,在上海的学习虽然结束了,但是汉语学习之旅才刚刚开始,他们都希望能再次来到中国,来到上海。

全面的生活保障

     为了办好暑期学校,完成市教委交付的任务,国际交流处对项目的实施非常重视,从学生住宿到教学场所,从学习内容到日常生活等,处领导都非常关心并予以大力的支持。同时,对暑期学校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即要真正成为中非青年文化交流与友谊合作的平台,并且要让每个学生“学有所获”。为此暑期学校把学生上课及参加文化考察的出勤率与最后的汉语测试及演讲成绩结合,作为颁发结业证书的条件。这也促使了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学生们学习非常认真,并保持了比较高的出勤率。


     为了让第一次远离家门的学生们不感到孤单,暑期学校还注重从细节上关心每一个学生。比如,在第一天给每个学生送上欢迎卡片;帮助他们及时办理电话卡;建立微信群African Family,增强互动;教他们学会网络购物、乘坐地铁;在“开斋日”,给穆斯林学生放假半天;为学生过集体生日等。这一切都让他们在上海师大时刻感受到如家庭一般的温暖。

难舍的离别时刻

     7月29日,在结业仪式上,学生们精心准备了欢快的非洲歌曲和优美的中国傣族舞蹈,并通过发言,汇报自己在这一个月里的学习收获。


     国际交流处处长武成为每一个学生颁发了结业证书,并向大家表示祝贺。他对学生们在短短一个月内所取得的成绩表示赞赏,希望每个学生回国后能够继续学习汉语,了解中国,为中非友谊做出贡献。同时,他也代表学校,欢迎大家未来能有机会继续来上海学习,上海师大将永远欢迎大家。

     国际交流处专门制作了回顾视频,并向每个学生赠送了影集——《上海的记忆》,影集记录了他们在上海每一天的点滴生活。

     最后,学员们一起唱起了中文歌曲《朋友》和《月亮代表我的心》,借以表达自己依依惜别的心情。

(供稿、摄影:国际交流处    编辑:新闻中心)
版权所有@上海师范大学

沪ICP备05052062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