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校首个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通过结项验收 |
|
发布日期: 2016-06-17 作者: 新闻中心 浏览次数: 2125 |
|
6月15日上午,我校人文与传播学院戴建国教授作为首席专家承担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全宋笔记》编纂整理与研究”结项验收评审会召开。校领导、人事处及人文与传播学院负责人、课题组成员出席了会议。会议由社科处处长马英娟教授主持,上海市社科规划办领导出席并对项目评审程序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戴建国教授首先向评审专家组汇报了项目成果及其特色。该项目由宋人笔记编纂整理和宋人笔记研究两大部分组成。宋人笔记编纂整理是基础性的工作,课题组按计划完成了《全宋笔记》第五、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第十编的编纂整理,总计六编(其中第五、第六、第七编整理本已出版,另第一至第四编立项之前已出版),共60册,总计约1,447万余字,对301种宋人笔记进行了系统整理点校,采用繁体字竖排。全书每种宋人笔记均撰写一篇有学术价值的点校说明。该项目编纂整理的笔记,是目前学术界同类出版物中数量最多,品种最全的,体现了《全宋笔记》的“全”的特点;收录的大多数宋人笔记系首次校勘和标点,体现了“新”的特点;对混杂的伪书作了考订甄别和剔除,与此前点校出版的宋人笔记相比,点校较为准确,体现了“准”的特点。成果出版后将为学术界提供一部经过系统整理、方便实用的宋人笔记总集。这是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继《宋史》《续资治通鉴长编》《文献通考》之后,为学术界倾心奉献的又一项具有重大价值的学术成果。
该项目阶段性成果《全宋笔记》第六编出版后,被全国哲社规划办列为2015年度报告重点推介成果。
宋人笔记研究系列成果包括朱易安《全宋笔记书目提要》、顾宏义《宋代笔记研究》、张剑光《宋人笔记视域下的唐五代社会》、范荧《笔记语境下的宋代信仰风俗》、方健《宋人的社会生活——以笔记为中心的考察》、程郁《宋代的仕女与庶民女性——笔记内外所见妇女生活》、徐时仪《宋代笔记语言概论》、朱刚《文学视野下的宋代笔记研究》、戴建国《宋代笔记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等九部,总计287万余字,全面深入地探讨了宋代笔记的文献价值及其蕴含的丰富社会文化价值。
由王水照(中国宋代文学研究会原会长、复旦大学首席教授)、刘复生(中国宋史研究会原副会长、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严佐之(教育部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委员、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所教授)、李华瑞(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中国历史评审组成员、教育部*特聘教授、中国宋史学会原副会长、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杜泽逊(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员、教育部*特聘教授、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五位教授组成的评审组对成果进行了评议,课题组成员对专家的提问作了回应性陈述。评审专家从宋代文献整理、历史研究、文学研究、社会研究等多个方面,对项目成果的学术价值给予了高度的肯定。一致认为,该项目“对历史科学、文学科学、社会学等有重大的催进作用,尤其是对建立和完善宋代文史研究资料库具有填补空白的重大作用”,使宋代文献资料“三足鼎立”的局面变为“四维并举”。评审专家认为研究系列所取得的成果,“在不同程度上都有新推进和深化”,并特别指出这些“研究及其新取得的成绩,在同类型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为仅见。”
会上,专家组组长王水照教授宣布五位评审专家的鉴定意见均为优秀。
校长朱自强代表上海师范大学对到会的各位评审专家表示欢迎,对课题组成员表示祝贺,并对课题组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副校长高建华在讲话中高度评价了课题组取得的成绩,指出这项2010年申报成功的我校第一个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圆满完成,并顺利通过评审验收,为我校其他国家社科重大项目的承担者提供了具有启示性意义的标杆,它将起到激励、示范作用,进一步促进我校科研工作。他希望课题组再接再厉,继续努力,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作出新贡献。 (供稿:社科处 摄影:宣传部 编辑:新闻中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