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
发布日期: 2018-11-13 作者: 耿亮 浏览次数: 232 |
|
单 位 | 申报人 | 获奖成果名称 | 届 数 | 年 度 | 奖励等级 | 人文学院 | 张斌等 | 现代汉语虚词研究丛书 | 第七届 | 2004年 | 著作三等奖 | 法政学院 | 陈卫平 | 中国哲学史研究的学科自觉——从胡适到冯友兰 | 第七届 | 2004年 | 论文三等奖 | 法政学院 | 柳延延 | 科学的“真”与生活的智慧 | 第七届 | 2004年 | 论文三等奖 | 人文学院 | 潘建国 | 清代后期上海地区印刷文化的输入与输出 | 第七届 | 2004年 | 论文三等奖 | 人文学院 | 孙逊 | 明代“玉堂春”故事在韩国的流传 | 第七届 | 2004年 | 论文三等奖 | 对外汉语 | 齐沪扬 | 语气系统中助动词的功能分析 | 第七届 | 2004年 | 论文三等奖 | 人文学院 | 张谊生 | 从量词到助词——量词“个”语法化过程的个案分析 | 第七届 | 2004年 | 论文三等奖 | 校办 | 张民选 | 专业知识显性化与教师专业发展 | 第七届 | 2004年 | 论文三等奖 | 人文学院 | 萧功秦 | 改革开放以中国政治的脱两极化及其积极影响 | 第七届 | 2004年 | 内部探讨奖 | 人文学院 | 王纪人 | 中国文论三原点和元结构 | 第六届 | 2002年 | 论文二等奖 | 人文学院 | 唐力行 | 从碑刻看明清以来苏州社会的变迁—兼与徽州社会比较 | 第六届 | 2002年 | 论文二等奖 | 人文学院 | 裔昭印 | 古希腊妇女文化视域中的研究 | 第六届 | 2002年 | 著作二等奖 | 教科学院 | 夏正江 | 论知识的性质与教学 | 第六届 | 2002年 | 著作二等奖 | 人文学院 | 孙逊 | 中国古代小说与宗教 | 第六届 | 2002年 | 著作三等奖 | 人文学院 | 黄铁池 | 当代美国小说研究 | 第六届 | 2002年 | 著作三等奖 | 人文学院 | 周育民 | 晚清财政与社会变迁 | 第六届 | 2002年 | 著作三等奖 | 法商学院 | 吾敬东 | 古代中国科学范型——从文化、思想和哲学角度的考察 | 第六届 | 2002年 | 著作三等奖 | 校办 | 杨德广 | 现代高等教育思想探索 | 第六届 | 2002年 | 著作三等奖 | 人文学院 | 严耀中 | 江南佛教史 | 第六届 | 2002年 | 著作三等奖 | 人文学院 | 李时人 | 新罗崔致远生平著述及其汉文小说《双女坟记》的创作流传 | 第六届 | 2002年 | 论文三等奖 | 人文学院 | 戴建国 | 唐《开元二十五年令.田令》研究 | 第六届 | 2002年 | 论文三等奖 | 研究生处 | 齐沪扬等 | 上海市徐汇区大中小学生称呼语使用情况调查 | 第六届 | 2002年 | 论文三等奖 | 教科学院 | 卢家楣 | 学习的苦乐观新论 | 第六届 | 2002年 | 论文三等奖 | 人文学院 | 苏智良 | 侵华日军慰安妇制度略论 | 第五届 | 2000年 | 论文一等奖 | 人文学院 | 王小盾 | 诗六义原始 | 第五届 | 2000年 | 论文一等奖 | 教科学院 | 李伯黍等 | 道德发展与德育模式 | 第五届 | 2000年 | 著作二等奖 | 法商学院 | 吾敬东 | 中国思维形态 | 第五届 | 2000年 | 著作三等奖 | 人文学院 | 严耀中 | 汉传密教 | 第五届 | 2000年 | 著作三等奖 | 人文学院 | 周春生 | 悲剧精神与欧洲思想文化史论 | 第五届 | 2000年 | 著作三等奖 | 人文学院 | 杨文虎 | 艺术思维和创作的发生 | 第五届 | 2000年 | 著作三等奖 | 图书 | 曹旭 | 诗品研究 | 第五届 | 2000年 | 著作三等奖 | 教科学院 | 张民选 | 理想与抉择—大学生资助政策的国际比较 | 第五届 | 2000年 | 著作三等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