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学子在第十七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中获佳绩

发布日期: 2024-08-17  作者:    浏览次数: 21  

近日,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教育部高等学校能源动力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委员会主办,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承办的“康菲杯”第十七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圆满落幕。本届大赛以“绿色赋能,‘源’梦未来”为主题,自今年3月份启动以来,共收到629所高校的7044件参赛作品,海外21个国家和地区的142件作品,以及667件产业赛道作品,吸引了53000余名优秀学子报名参加,参与高校和作品数量均创历史新高。经过数月的激烈角逐和层层评审,我校参赛团队在本次大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作品《“以废治废,减污降碳”——基于VBBR以含氮有机废水为碳源的城镇污水深度脱氮工艺》、《“沪”上灯火,“碳”迹苏河——基于公众深度参与的苏州河景观灯节能调研与优化策略》、《“固”若金山、集废为宝——Mn-Zn废干电池制备高效电磁波辐射吸收材料之开发》等三个项目脱颖而出,荣获全国三等奖。同时,我校在组织、动员及指导参赛方面表现突出,再次荣获优秀组织奖。

获奖作品《“以废治废,减污降碳”——基于VBBR以含氮有机废水为碳源的城镇污水深度脱氮工艺》指导老师为环境与地理科学学院张永明教授,团队负责人为刘菲。该作品从反应器设计和利用廉价有机碳源两方面开展研究,以含氮杂环化合物作为电子供体进行反硝化,同时结合新型生物反应器的研发和高效地利用实现城镇生活污水的深度脱氮。该项目不仅解决含氮有机废水的处理问题,也为总氮去除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实现了“以废治废”,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以废治废,减污降碳”——基于VBBR以含氮有机废水为碳源的城镇污水深度脱氮工艺》作品图

获奖作品《“沪”上灯火,“碳”迹苏河——基于公众深度参与的苏州河景观灯节能调研与优化策略》指导老师为环境与地理科学学院胡熠娜博士,团队负责人为洪一婧。该作品围绕国家能源与环境政策,选取苏州河普陀—长宁段作为调研区域,基于实地走访获取景观灯位置及节能信息,开展景观灯节能现状制图;基于线上问卷、社区访谈深入调查上海市民对苏州河两岸景观灯节能状况的看法。本研究旨在通过公众参与和科技创新,协助苏州河两岸景观照明实现流光溢彩与低碳节能的双重平衡,并推动城市夜景灯光向更加低碳、环保的方向发展。


《“沪”上灯火,“碳”迹苏河——基于公众深度参与的苏州河景观灯节能调研与优化策略》作品图

获奖作品《“固”若金山、集废为宝——Mn-Zn废干电池制备高效电磁波辐射吸收材料之开发》指导老师为环境与地理科学学院涂耀仁副教授,团队负责人为陈冯俊熙。该作品采用酸浸及铁氧体程序将废干电池回收再利用,进一步转变为具有高附加价值的 Mn-Zn 磁性纳米铁氧体材料,贯彻“变废为宝”的绿色循环理念。


《“固”若金山、集废为宝——Mn-Zn废干电池制备高效电磁波辐射吸收材料之开发》作品图

该赛事属于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也是我校本科学科竞赛目录中的A1类竞赛。教务处高度重视该项赛事,积极组织师生参与,此次获奖展现了我校师生在科技创新和社会实践方面的卓越能力。我校将进一步加强教学和科研投入,鼓励更多师生参与到节能减排的社会实践与科技创新中来,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才,为推动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师大力量。


(供稿、图片:教务处)


版权所有@上海师范大学

沪ICP备05052062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