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届四次会议】2016年度学校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 2017-02-17  作者: 网站 管理员   浏览次数: 181  



扎实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着力建设高水平大学
——在上海师范大学第八届教代会第四次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校长 朱自强
  
各位代表、同志们:
受学校委托,由我代表学校向第八届教职工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作2016年学校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并请列席代表提出意见。
工作报告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坚持科学发展,2016年学校各项事业所取得的成绩;第二部分,坚持以人为本,在保障民生方面所做的努力;第三部分,学校2017年主要工作的考虑。
一、2016年学校工作回顾
2016年,学校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围绕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和上海教育综合改革大局,深化教育改革,推进内涵发展,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较好地推进了学校各项事业发展。
(一)精心谋划,做好学校“十三五”规划编制与综改方案实施工作
“十三五”规划是指引学校建成高水平综合性大学的纲领性文件。学校高度重视规划编制工作,多方听取各层面意见,多次组织集中研讨。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学校“十三五”期间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发展理念和发展战略,并部署了九项重点工作。另外,学校各项综合改革已基本明确任务书、路线图和时间表,积极围绕“卓越教师”和“一流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深入推进六大领域改革,一年来,已在人事、教学、科研等关键领域酝酿推出一系列改革举措。
(二)积极筹备,圆满完成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工作
学校遵循“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认真落实自评自查,完成迎接评估的各项准备工作。11月下旬,学校正式接受教育部评估专家组的实地考察评估。专家组充分肯定了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高度认同学校对上海教育和经济社会建设作出的贡献。通过评估,全校师生员工的问题意识、质量意识和发展意识得到强化,爱校兴校荣校的热情得到激发,本科教学中心地位进一步凸显,一流本科教育生态正在逐步形成。
(三)推进培养模式改革,人才质量稳步提升
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推进以“知信行合一”为导向的思政课改革,相关经验被教育部网站关注。创新教育形式,排演校园版歌剧《党的女儿》,赴北京清华园等多个高校巡演引发轰动。本科生招生方面,推进实施大类招生方案,生源质量持续提高;研究生招生人数同比增长12.6%,规模稳步增长,结构更趋合理。优化课程体系,推进通识教育,学分制改革持续深化;教学改革成果凸显,获得上海市级精品课程5门,上海高校示范性全英语教学课程1门,上海高校本科重点教学改革项目3项。实施“世承”“光启”学子培养计划,建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机制;学生综合能力不断加强,在数模竞赛、英语竞赛、教学技能竞赛等大赛中屡获佳绩。加强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深化实践培养体系改革,学生在“创青春”大赛中获2金1银1铜,居上海第二。狠抓研究生教育质量,完善学位论文质量监控体系,营造研究生学术创新氛围,获上海市研究生优秀学位论文21篇,居市属高校之首。
(四)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师资队伍不断加强
学校积极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完成有关专业技术岗位设置与聘任实施细则、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办法、学院绩效考核办法等文件的修订工作。全年共引进教授22人。专任教师比、海归比、博士学位比有明显提高,确保师资队伍数量充足,质量逐步提高。积极探索教师多元聘任,助推教师专业发展。共获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23项。
(五)学科建设引向深入,科学研究成果丰硕
高峰高原学科建设进展顺利,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产出一批高质量成果,发表A类文章90余篇。完成2个二级硕士点的增设论证、3个专业学位点的国家水平评估、2个硕士点的国家合格评估审核论证和4个硕士点的动态调整审核论证。组织参加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为下一轮学科布局调整奠定基础。科研立项方面,理科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5项,省部级项目31项,课题经费较去年增长21%;文科获批国家级项目24项,其中重大招标项目4项,居全国第九,省部级项目73项。科研成果方面,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2项,上海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和宣传优秀成果奖4项、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6项,张斌先生获得学术贡献奖。
(六)教师教育特色凸显,服务教育改革发展
学校不断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深化高端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大力推动研究生国(境)外研习交流活动。探索UGS合作模式,成立上海教师教育创新发展中心。发挥教师教育优势,与徐汇区、奉贤区签署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认真做好“国培计划”“强师工程”等项目,承办全球基础教育发展论坛、中英基础教育论坛、中英数学教师交流等项目。积极打造基础教育集团品牌,成立上海师大学区,各附属中小学教育质量得到长足发展。继续教育服务社会能力不断增强。
(七)对外交流合作不断深化,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
全年共接待来自19个国家和地区的55个访问团组共计439人次;与海外高校和机构签订交流合作协议23份。公派出国教师254个团组,404人次,出席各类重要国际会议的教师数量以及参加学术会议的层次等都有了明显提高;近千名学生赴海外进行专业学习和交流活动。成立上海师范大学国际教师教育中心并正式启动了申报联合国II类机构的工作。学校加入教育部来华留学质量认证体系,全年共接受来自88个国家的留学生2502人,留学生人数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8.7%。修订《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实施细则》,中外合作办学管理权限与职责进一步明确,办学质量得到保障。海外孔子学院稳定发展,积极开展文化交流活动。
二、学校在民生保障方面所做的努力
广大教职工是学校的主人,是推动学校改革发展的主力军。2016年,学校努力创建和谐校园,不断致力于改善广大教职员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条件,着力解决大家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让全体师生员工共享学校改革发展的成果。
(一)稳妥安排财务收支,推进绩效工资改革
根据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安排,2016年我校教学、科研等内涵建设、硬件建设、人员经费得到有效落实,公用性经费开支得到较好控制,基本完成年初预算安排的任务。专项经费管理进一步深化,内控制度不断完善。实现校聘岗位和国家岗位设置并轨,完成绩效工资工作量津贴调整方案。2016年,广大教职工薪酬收入实现较大幅度增长。(财务报告具体详见附件)
(二)稳妥推进群团改革,提高民主管理水平
群团改革稳步推进,工青妇和教代会组织自身建设不断加强,在学校民主管理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连续第四年开展教职工代表大会代表民主评议校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多次组织召开双月恳谈会、校长与教代会代表互动会和师生座谈会听取师生意见和建议,教职工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得到更好落实。圆满完成区人大代表换届选举工作,广大师生的法制观念和民主意识进一步增强。深入推进信息公开工作,丰富主动公开信息,在全市29所市属本科高校信息公开评议结果中名列第一。
(三)关心师生切身利益,提高服务保障水平
对东部校区进行了整体规划,实现了相对清晰的学院布局。加强教学设施、设备、仪器管理,推进实验室管理信息化建设,保障教学科研工作顺利开展。改进学校公用房资源的使用机制,盘活周转房存量,积极改善教师住宿条件,解决引进人才和青年教师短期住房困难。推进一站式服务应用平台建设,融合师生的需求,深化信息化应用服务建设;完善两校区室外公共场所Wi-Fi的覆盖,优化无线网络系统服务。优化图书馆服务流程与内容,提升师生读者满意度,为本科教学和学科建设服务的能力得到提升。推进档案文史的数字化建设,资政育人功能进一步强化。后勤改革进入实质性阶段,管办分离,规范运行。
(四)努力为师生办实事、解难事
积极推进“智慧校园APP”等实事工程。做好教职工医疗保险、体检以及假期休养等工作,切实维护教职工生活权益。精心组织丰富多样的文体活动,提高教职工文化和体育素质。学校关心困难师生,发放爱心基金、帮困金等共26.3万元,受助177人次;看望慰问在职的大病及困难教职工、教授100余人次;看望慰问退休的大病、孤老、特困、高龄教职工1200余人次。发放学生助学贷款金额800.94万元,受助学生1164人;发放各类学生奖助学金、困难补助、学费减免1458.08万元,受益7798人次;学生勤工助学收入达到950余万元。
回顾过去的一年,学校所取得的各项成绩来之不易,凝聚着全校教职员工的智慧与汗水。在学校创建一流地方大学的进程中,每位师大人在各自的岗位上兢兢业业、爱岗尽责、无私奉献、勇于开拓,涌现出很多感人的事迹,展现了新时期师大人的精神风貌。在这里,我谨向辛勤耕耘在教学、科研、管理第一线的全体教职员工,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三、2017年学校主要工作的考虑
2017年是全面落实“十三五”规划的深化之年,也是推进综合改革的攻坚之年。
准确把握大势大局是我们做好工作的前提。从经济发展的阶段来看,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国家经济发展全面进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下的新常态时期;从高等教育所处的历史方位来看,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建设方案将推动高等学校步入改革提速、质量提升的关键时期;从上海目前的发展阶段来看,上海以全球城市为定位,进入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的攻坚时期。
在“十三五”规划里,学校把“进入国内一流地方高校建设行列”确立为发展目标,这不仅是上海市对学校的要求,也是我们自我加压提出的目标;既是我们发展到新阶段后转型升级和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应对挑战、抢占新一轮高等教育发展先机的迫切需要。应该说,经过60多年的发展,师大已经成为一所有积淀、有特色、有地位的地方高校,同时,上海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也为学校创造了难得的外部机遇。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发展的大背景下,国家和上海经济社会的重大需求、高等教育的重大变革对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学校内部改革也已来到一个历史拐点,单项、增量和表层改革已基本完成,接下来迫切需要推进的,大多是综合、存量和深层改革。因此,学校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紧抓住上海建成卓越的全球城市战略机遇,紧密对接重大战略需求,不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
下面,我谈一下2017年学校主要工作的考虑。
(一)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教育要回归育人本原。高等教育使命有很多,但核心使命是人才培养。无论是教学、科研、社会服务还是文化传承创新,都肩负着育人使命,都应该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服务,这是高校的立校之本和生命线。这一代大学生人生目标更加多样,接受新思想新知识的渠道更加多元,面对这样的大学生,我们要更加重视因材施教,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着眼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发展每一名学生的优势和潜能。
今年要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围绕培养什么人和怎么培养人这个重大问题展开人才培养工作。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进一步提升思政课教育实效,加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认同和践行。
要加大优质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资源建设力度,深化完全学分制改革,扎实推进“世承学子”“光启学子”等六大卓越发展计划,形成具有学校特点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卓越发展高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要系统全面地反思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进一步坚持本科教学的中心地位,在优化配置教学资源、调整学科专业布局、完善质量保障体系以及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四个方面下功夫,做好审核评估的各项整改工作。
(二)优化学科布局结构,提升科研成果质量
学科是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学科建设成效与学校的发展密切相关。综观哈佛大学、牛津大学等世界顶尖大学,都是通过率先建设若干一流学科而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因此,要积极对标国家“双一流”建设要求,凝练学科发展方向,提升学校科研成果质量和整体办学水平。
今年要对接国家和上海建设发展需求,结合教育部第四次学科评估情况,进一步优化学科布局结构。要加大高峰高原学科建设力度,引进高层次人才,产出高质量成果,作好迎接验收的各项准备。要加强学位点建设和动态调整,开展教育部学位点合格评估。要推进高水平研究基地建设,争取申报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行人事综改方案
一所大学能否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取得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关键在于教师队伍质量的高低。学校要继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今年尤其要在引培高层次人才、激发教师队伍活力上下功夫,形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今年要围绕“师德为先、教学为要、科研为基、专业为本”所体现的四个方面的价值导向,以分类评价、核心导向、激发活力作为指导思想,推出一揽子人事制度综合改革方案。新的人事制度要突出分类分层,扭转以往评价中“一刀切”、重科研轻教学的评价指标,鼓励教师结合自身特长,在基础研究、教学研究、应用研究以及技术推广和转让等方面各尽所能,取得高质量成果。
(四)优化资源配置方式,提高学校管理效能
资源总量不足成为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问题。在现有的办学条件下,要兼顾效率和公平,运用制度化安排和信息化手段,优化资源配置方式,提高资源管理水平,努力改善师生的教学、科研、生活环境。
今年要启动奉贤校区的生物科技楼、综合实验楼、旅专综合教学楼建设,完成徐汇校区东部礼堂整体修缮工程。进一步推进学院办公用房调整,统筹各类用房的使用并加强管理,改善师生教学环境。整合仪器设备、房产、家具等各类固定资产管理,完善信息管理系统。深化“智慧校园”建设,推进信息化在基础设施、数据共享、平台建设、应用服务等方面深入发展。
 同志们,2017年是充满希望和期待的一年。希望大家行动起来,积极地想,大胆地试,创造性地干,向着一流地方大学的目标奋勇前行!
谢谢大家!


版权所有@上海师范大学

沪ICP备05052062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