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信心谋发展 笃行不怠善作为
为全面建成高水平大学而不懈奋斗
在九届教代会第四次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2022年12月23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受学校委托,下面由我向大会作学校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
由于受到疫情影响,今年的教代会推迟到今天召开,接下来我将对去年学校的主要工作和今年上半年疫情防控工作进行总结回顾。
一、2021年学校主要工作回顾
2021年是我国开启第二个百年目标新征程之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抢抓机遇、真抓实干,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各项事业稳步健康发展。
(一)坚持落实根本任务,人才培养得到持续深化
“三全育人”工作机制不断完善。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头脑、进教材,1门课程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创排校园歌舞剧《2020好儿女》并公演7场,主题曲亮相今年全国“五四青春歌会”。获评教育部2021年高校思想政治精品项目1项。第六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获一等奖和优秀组织奖。第五届“全国大学生网络文化节”和“全国高校网络教育优秀作品推选展示活动”获得2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会临时团支部获评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全国高校百强学生社团。
人才培养稳步推进。新增一级博士学位点2个,获批9项上海市学位点培优培育专项建设计划。获批2个国家级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7个本科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本科专业入选上海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4门课程获批上海高校一流本科课程。加强教材建设,1人获全国教材先进个人,6本教材获上海首批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招生和就业工作继续优化。紧密配合、相互协调完成本研招生工作。全年扩招师范生1000名,师范生招生比例提升至43%。深入推进就业工作,2021届毕业生去向落实率94.61%,连续12年获上海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先进集体。
(二)坚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师资队伍建设稳步加强
加强人事管理体制改革。制定岗位调整设置方案,优化岗位结构。推进人才分类评价,探索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推进绩效工资改革,稳步提高教职工收入。实施“六个一”培养工程、“青年拔尖人才”培养工程,实施优秀青年教师、优秀青年学术骨干、青年学者培养工程,举办海归教师“归国讲堂”,组织青年骨干教师研修班。
深化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出台《上海师范大学人才引进实施办法》,采用“一人一策”方式,增强人才政策吸引力,全年完成揽蓄人才102人,完成率100%。遴选成立14支高水平创新团队,获批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1项,2个工作室获批2021年度市文教结合项目立项。6名博士后获2021年“超级博士后”激励计划,创历史新高。
强化师德师风建设。牵头上海市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标准制定、上海市师德师风建设数据库建设等基础性工作。设立并推进21项师德师风实践项目;举办师德师风建设月主题活动,开展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宣讲。1名教师获2021年上海市“四有”好教师(教书育人楷模)提名。
(三)坚持强化学科科研建设,学校核心竞争力有力提升
学科建设不断强化。加大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力度,完成一期建设项目总结,开启二期建设,高质量完成11个高峰高原学科的绩效评价。学校在市教委分类评价中位列“应用研究型”高校第一方阵。
科研实力稳中有升。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2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9项(2个重大,4个重点),教育部项目9项。获上海市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完成科技成果转化9项,签订技术合同105项。加强产学研平台建设,共建4个新型研发机构。教育大数据与教育决策实验室获批首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试点),上海唯一。获批教育部终身教育政策研究中心。获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部作品获2020年度全国优秀科普微视频。2个项目获得第六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3个项目获得上海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四)坚持推进开放办学,学校贡献度不断增强
发挥办学优势服务国家、上海战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中心揭牌。建强上海全球城市研究院,举办首届上海都市圈发展论坛。成为上海市公园主题功能拓展专项行动第一批合作高校。获批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重点决策咨询项目4项。精选122名志愿者服务第四届进博会。
提升服务社会能级。聚焦特色优势,成立上海学前教育学院。积极响应“双减”教育改革,统筹所有师范专业开展“组团式服务”,推出88门特色课程。在五个新城中新建16所附属学校,启动“上海师范大学-五个新城”基础教育“领雁计划”。与五个新城团区委签约成立“青年人才共育联盟”。
国际交流合作提质增效。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全年共615人参与长短期海外交流学习。发起并主办首届大学生国际论坛。成立“国别中文教育研究中心”,提升学校国际影响力。全年先后与美国、英国等国的17所高校、机构签署25项校际交流协议。
二、学校在民生保障方面所做的努力
广大师生既是学校发展的参与者和推动者,又是学校发展成果的共享者和受益者。学校始终关注民生,把提升师生员工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目标,积极回应和满足师生员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改善办学条件和办学环境,营造良好氛围
推进奉贤校区大学生综合发展与现代服务中心、徐汇校区拓展工程等基建项目。完成徐汇校区室外给排水管道及道路维修和奉贤校区学生宿舍维修等大修项目。全面推进多媒体教室集控系统综合改造工程,加快智慧教室建设。推进垃圾分类和反餐饮浪费工作,获评全国粮食安全宣传教育基地。
(二)加强公共服务和保障体系建设,提升治理水平
持续推进依法治校工作,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成果获上海市一等奖。开展第四轮校内规章梳理,明确现行有效校级规范性文件352件。建设5G无线校园网,推进基础设施云化。提升图书馆、档案馆信息化水平。完善财务管理机制,强化内控管理,推进财务网上报销,提升经费使用效益。落实实验室安全责任制,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完成上海教育报刊总社划转,妥善、有序推进所属企业改制。
(三)提升民主管理水平,构建和谐校园
坚持党建带群建,深化群团改革。持续加强工会组织和教代会专门机构建设。积极推进教代会提案工作,提高提案办理效率。依法有序开展区人大代表换届工作,两校区三选区的选民登记率达到99.5%,平均参选率为99.8%。慎终如始做好学校常态化疫情防控,根据疫情形势动态调整防控方案和应急预案,守牢校园健康安全底线。积极应对处置突发事件,确保安全稳定。
(四)坚持师生至上,持续强化民生建设
积极推进绩效工资改革,稳步提高教职工收入。做好教职工医疗保险、体检疗休养等工作。开办香樟爱心学校,举行亲子红色寻访等活动,推进“教工之家”“妇女之家”建设。关心关爱困难师生,全年发放爱心基金、国家助学金、学校补助金、社会奖助学金、临时困难补助等7222万元,惠及74838人次,向7516人次发放校内勤工助学工资,共计332万元;向2306人次发放国家助学贷款,共计2063万元。主动对接人才服务需求,在户口申报、短期住房、科研启动、实验用房等方面提供服务,解决人才后顾之忧。
各位代表、同志们,2021年学校事业发展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大家在过去的一年中脚踏实地地干事创业,凝聚起了强大合力,跑出了加速度,打赢了双线战。在这里,我谨向辛勤耕耘在教学、科研、管理第一线的全体教职员工,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三、2022年上半年学校疫情防控工作
今年3月以来,我校师生员工同舟共济抗击疫情,留下了众多难忘的瞬间,彰显出了每一位师大人同心抗疫的强大精神力量,为打赢大上海保卫战贡献师大力量。
(一)从细从实、筑牢堡垒,狠抓落实重点工作
建立健全领导机制和应急处置机制。加强专班建设,负责落实疫情应急处置工作。细化两校区三片区疫情防控举措,明确工作任务和工作流程。开展多场景实操应急演练,确保一旦发生疫情,以最短时间、最快速度遏制疫情传播蔓延。
妥善处置突发校园疫情。出现涉疫情况后,第一时间启动校园疫情防控突发情况应急处置工作,配合属地疾控部门做好流调工作。做好校园餐饮、物资保供,所有管控楼宇送餐到楼。
严格校内重点场所防控。根据疫情形势,第一时间开展相关风险地区师生旅居情况排摸。加强和属地联防联控,落实防控措施。制定出入管理规定,加强校门管理。通过“健康之路”小程序,落实师生员工健康监测制度。
(二)有力有序、主动作为,全面加强宣教保障
切实关爱师生健康。及时主动发布信息,做好舆论正面引导。关注师生思想动态和心理状况,启动师生心理辅导和心理危机干预机制,为有特殊情况的师生提供个性化服务。
确保教学科研秩序。根据形势,及时调整教学,确保平稳有序。在符合防疫要求的前提下,有条件开放实验室,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安全责任人,规范实验活动。创新形式开展毕业季系列活动,尽全力做好毕业生服务保障工作。
落实防控资源准备和规范管理。封控期间的生活必需品做到了及时、足量供应。为全校3308名在职教职工和2492名退休教职工发放生活保障物资。校医院发挥专业优势全力以赴做好医疗保障服务。
(三)不忘初心、众志成城,团结汇聚师大力量
加强志愿服务保障。组织学生志愿服务队,协助学校开展封控期间相关工作。截至今年10月,共计5271名学生志愿者集结于抗疫第一线,累计服务总时长约11.5
小时。
多方力量助力抗疫。疫情期间,社会各界企业组织以及校友向学校捐赠物资和资金。截至10月,基金会接受物资捐赠,价值人民币1009万余元,接受资金捐赠,人民币87万余元,共计人民币1096万余元,全部用于校园防疫支出。
各位代表、同志们,2022年的工作也接近尾声,今年以来,由于受到疫情的影响,学校的大部分工作都有相应的调整,全校师生员工在较为艰难的环境下,握指成拳、共克时艰,取得了学校事业发展和疫情防控的双胜利。
同志们,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胜利。”我们要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奋力书写上海师范大学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