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届五次会议】2017年度学校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 2018-05-22  作者:    浏览次数: 191  

加快推进内涵式发展着力建设高水平大学

——在上海师范大学第八届教代会第五次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校长 朱自强

  

各位代表、同志们:

受学校委托,由我代表学校向第八届教职工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作2017年学校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并请列席代表提出意见。

工作报告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深化综合改革,2017年学校各项事业所取得的成绩;第二部分,坚持以人为本,在保障民生方面所做的努力;第三部分,学校2018年主要工作的思路。

一、2017年学校工作回顾

2017年,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围绕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和上海教育综合改革大局,深化教育改革,推进内涵发展,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较好地推进了学校各项事业发展。

1.推进一流本科建设,人才质量稳步提升

学校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着力加强学生思想引领,通过“人生导师”系列专题沙龙、朋辈教育、《成长有约》校训精神分享会以及研究生校园文化系列活动,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开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一流本科建设”为主题的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组织各类活动253场次,形成共识105条,政策建议或意见55项。在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基础上,发布《一流本科教育提升行动计划(2017-2020)》,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18条工作举措,进一步巩固本科教育中心地位,全面推进一流本科和卓越师范建设。实施招生改革,学生生源质量稳步提升。推行学分制改革,全面实行通识教育必修课选课制度,创新一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重点强化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生学术能力不断提高;实施研究生海外研习交流计划,人次比2016年增长25%。强化创新创业及实践培养,承办上海市第五届大学生创新创业论坛,获批上海市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在英语竞赛、数模竞赛、广告大赛等国内外重要赛事中,我校学生屡获佳绩,特别是挑战杯首获特等奖实现历史性突破。学生就业率达到98.38%

2.调整学科布局结构,科学研究成绩喜人

学校加强学科建设,对学科进行调整与归并,促进学科发展和资源整合。参评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的28个学科中,有11个学科曾参评上一轮学科评估,其中7个学科排名有所上升。11个高峰高原学科完成第一阶段绩效评估,其中2个学科获得优秀等第。新增3个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3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文科方面,获国家社科各类项目50项,立项总数全国排名第12,上海排名第2。其中国家社科重大项目6项,全国排名第13;国家社科年度项目30项,全国排名第24;国家社科成果文库2项,全国排名第5。此外,还获省部级103项,较2016年增长41.09%。理工科方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获批49项,立项数比2016年增长9.3%,直接经费增长26.1%,均创历史新高。理工科高影响因子论文数逐年提高,相关科研成果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自然科学二等奖各1项。学报(哲社版)在南大核心中排名“高校综合性学报类”第19

3.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得到加强

学校围绕“师德为先、教学为要、科研为基、发展为本”的价值导向,积极推进人事人才综合改革。修订《专业技术岗位设置与聘任实施细则》,完成三级及以下专业技术岗位设置工作;制定《“教学型”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实施办法》,激励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实施高端人才引培计划,各类人才明显增多。师资队伍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年龄结构等明显改善。加强教师全过程培养体系建设和专业发展,多名教师成功申报国家留学基金、洪堡基金等高层次资助项目。

4.办学国际化稳步推进,国际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学校加强国际交流制度化建设,制定学生海外交流学习管理办法、孔子学院中方院长选拔管理规定、港澳台学生培养管理规定和学生赴台交流学习管理办法等文件,进一步规范各项外事工作程序。学校成功申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中心,这是落户上海的首家联合国二类机构,对于扩大学校教师教育国际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国际化办学程度不断提高,与美国、英国、法国等12个国家和地区的22所高校和机构签署(续签)28份交流合作协议。全年公派出国(境)团组343个,比2016年增长14.3%;共计562人次,比2016年增长10.2%1037人次学生赴海外进行获得学分或学位的专业学习、社会实习或短期项目。接受来自96个国家2783名留学生,比2016年增长10%,其中学历生增长6%

5.教师教育特色彰显,服务基础教育改革发展

学校继续深入推进卓越教师培养方案,入选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实施院校。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深化研究生高端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大力推动师范生国(境)外研习交流活动。师范生能力显著提升,在第五届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技能竞赛中荣获多项奖励。成立上海市教育督导研究中心,承办首届上海教育督导论坛、长三角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论坛等会议,深度参与基础教育改革。努力拓展教育合作领域,分别与闵行区、普陀区等新签续签多项合作办学协议。学校依托教师教育特色服务教育改革事业,承办教育部“国培计划”、民办高校“强师工程”等项目。加强与市教委、各区县教育局和附属学校的联系,进一步扩大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影响。深化学历教育改革,强化非学历教育管理,推动继续教育转型发展。

二、学校在民生保障方面所做的努力

广大教职工是学校的主人,是推动学校改革发展的生力军。2017年,学校坚持以师生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不断致力于改善广大师生员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条件,着力解决大家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让全体师生员工共享学校改革发展的成果,增强师生获得感和幸福感。

1.完善分配制度,提高教职工待遇

根据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安排,2017年我校教学、科研等内涵建设、硬件建设、人员经费得到有效落实,公用性经费开支得到较好控制,基本完成年初预算安排的任务。跟踪预算执行进度,提高预算执行率,2017年学校预算执行率位居教委系统预算单位排名第一。加大各类专项资金统筹力度,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推行二级学院财务综合预算,强化学院办学主体地位。继续深化绩效工资改革,稳步提高教职工收入。

2.认真做好教代会工作,提高民主管理水平

群团改革稳步推进,工青妇和教代会组织自身建设不断加强,在学校民主管理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多次组织召开双月恳谈会、校长与教代会代表互动会和师生座谈会听取师生意见和建议,教职工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得到更好落实。扎实推进教代会提案工作,通过分组活动提高提案征集质量,督促提案承办单位加快提案办理,代表满意率较高。积极推进依法治校工作,成立法律事务咨询委员会,启动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工作。

3.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服务保障水平

加强教学设施、设备、仪器管理,保障教学科研工作顺利开展。完成全校设备、家具等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合并,利用信息化手段动态监管全校房屋、设备、家具及能源等资源使用情况。强化周转房存量管理,积极拓展公租房房源。推动一站式服务平台的建设和应用,为师生提供更优质便捷的信息服务。完成徐汇校区音乐厅修缮项目,推进奉贤校区生物科技楼、综合实验楼项目。加强图书馆专业化建设,不断提高服务学术能力。加快博物馆新馆建设,推进档案、文博数字化。继续深化后勤改革,提升后勤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稳步推进校企清理规范工作。强化校园治安防控,积极应对处置突发事件,维护校园安全稳定。

4.努力为师生办实事、解难事

做好学校实事工程。为教职工投保上海市总工会的住院医疗保险、特种重病保险、女职工特种疾病保险以及新华保险公司门急诊补充医疗保险。通过招投标方式,增加两家体检单位和甲状腺B超、肺部CT等体检项目。开展教职工暑期休养和春秋一日游活动,提高全体教职工生活福利。举办第九届“名医师大行”活动,邀请多家三甲医院专家为师生提供免费医疗咨询。举办形式多样的体育健身活动,推进教工社团建设,丰富教职工业余生活。首次开设教职工子女暑期运动培训班,做好“教工之家”“妇女之家”等建设。

学校关心困难师生,发放爱心基金、帮困金等共30余万元,受助200多人次;看望慰问各类教职工1000多人次,加大对大病、高龄、失独、独居、空巢老人的关注和关爱。发放学生助学贷款金额772.97万元,受助学生1187人;发放各类学生奖助学金、困难补助、学费减免1600余万元,受益8700人次;发放各类冬季送温暖物资近2000份;提供4300个校内外勤工助学岗位,学生勤工助学收入达到960余万元。

回顾过去的一年,学校所取得的各项成绩来之不易,凝聚着全校教职员工的智慧与汗水。在学校创建高水平大学的进程中,每一位师大人在各自的岗位上兢兢业业、爱岗尽责、无私奉献、勇于开拓,涌现出很多感人的事迹,展现了师大人的精神风貌。在这里,我谨向辛勤耕耘在教学、科研、管理第一线的全体教职员工,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三、2018年学校主要工作的考虑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学校实施“十三五”规划、推进综合改革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工作,必须冷静分析、准确把握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

去年,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高等教育是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一部分,人民群众对有质量的高等教育的向往更加迫切。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把握中央大力振兴教师教育的契机,立足于服务上海卓越的全球城市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对标国家“双一流”建设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进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今年学校的工作任务已经明确,重点要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本科教育是培养一流人才最重要的基础,也是最能体现学校传统和特色的地方。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主动对接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落实《一流本科教育提升行动计划(20172020)》,强化核心能力素养培养,促进优质师资、科研要素和学校资源向育人倾斜,推动一流本科和一流专业建设。以一级学科课程体系改革、海内外实践基地建设、专业硕士案例教学、学位论文质量保障等为抓手,深化研究生“一体两翼”培养模式,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以培养创新精神为核心,完善符合新时代人才需求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体系,打造创新创业教育实验区。

二是优化学科布局结构,提升学科建设水平。学科建设质量是当前高校评价体系的核心指标。要结合教育部学科评估和学位授权审核情况,进一步优化学科布局,聚焦发展重点。切实提高新增学位点建设质量,谋划好2020年学位点申报计划。要培育2-3个有竞争力的学科冲击国家A类学科。扎实推进新一轮高峰高原学科建设,强化学科在高层次人才引培、高质量成果产出方面的绩效评价。要推进科研管理体制改革,探索跨学科、跨学院科研项目联合申报、协同攻关的组织模式。成立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建立健全智库建设及成果转化的管理运行机制,更好地服务政府决策。要积极申请上海市专利示范单位项目,筹备申报国家大学科技园,做好迎接“资源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检查验收工作。

三是推进人事制度改革,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高水平师资队伍是学校一流大学建设的关键。今年要召开学校人事人才工作会议,规划今后三年学校人事人才工作。发挥教师工作部功能,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把师德师风建设放在师资队伍建设首位,增强教师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要围绕学科建设整体战略,加大对高端人才和中青年学术骨干的引培力度。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专任教师总数力争达到2000名。积极构建教师发展平台,推进教师质量提升工程,着力提高教师专业素质能力,特别是要完善青年人才扶持和培育机制。要探索人才分类评价机制改革,推出教师荣誉体系,激发教师投身学校发展事业的积极性。

四是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参与中外人文交流。国际化战略是学校高水平办学的引擎。要积极开展与国际知名高校合作,拓宽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领域的合作渠道。推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中心建设工作,参与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地区教育协作发展。完成教育部“博茨瓦纳中小学教师能力提升项目”,推进与利物浦约翰摩尔大学的全方位合作。继续实施学生海外学习支持计划,力争全年学生赴海外进行各类学习和交流活动的人数达到1500名。加强预科学院和孔子学院建设,加大中华文化传播力度。

五是强化教师教育特色,培养现代卓越教师。不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教师教育始终是学校办学的特色。培养新时代所需要的适应未来教育变革的人民教师是我校义不容辞的责任,教师教育的使命必须牢牢坚守。要发挥教育部全学段卓越教师培养院校优势,积极创建国家级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基地。探索教师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加强学科教育教研室建设,处理好师范生学科知识与师范技能的关系。根据各师范专业的优势与特色,明确专业认证等级目标,做好各专业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支持师范专业学生参加海内外见习、实习、研习,提高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强化卓越师范生本硕贯通机制,提升卓越师范生学历。继续推进“世承学子”计划,积极发展学前教育。

六是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增进全体师生福祉。学校要关爱师生,关注民生,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师生,让全体师生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要推进奉贤校区生物科技楼、综合实验楼和旅专综合楼工程建设,启动学校“十三五”基本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完成全校房屋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上线工作,加强公用房的科学调配和规范化管理。推进教工周转房和公租房管理,解决引进人才和青年教师短期住房困难问题。分批次对徐汇校区部分学生公寓安装空调,改善学生住宿条件。建立稳步提高教职工收入和学科建设资金投入的长效机制。简化财务报销审核程序,更好地为教职工提供优质、简便的服务。加强数据中心建设,提升校园大数据服务能力。

同志们,“开会时群众关心我们说了什么,开完会群众关心我们干了什么,最终评价是看我们干成什么,只有在抓落实上下功夫,才能交出满意答卷。”要圆满完成2018年各项任务,关键在落实。挑战越是巨大,考验越是严峻,我们就越是必须化压力为动力,越是必须坚持“谋”字在先,“干”字当头、“实”字落地,必须紧紧铆牢各个关键环节,脚踏实地,务求实效,推动问题解决和工作落实。让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事制度改革、科研体制改革、资源配置机制改革等方面迈出更大步伐,在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寻求突破,努力在新时代展现新气象、实现新作为!

谢谢大家!


版权所有@上海师范大学

沪ICP备05052062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