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届三次会议】2015年度学校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 2016-05-10  作者: 网站 管理员   浏览次数: 250  



凝心聚力,深化改革,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
——在上海师范大学第八届教代会第三次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校长 朱自强
 
各位代表、同志们:
受学校委托,由我代表学校向第八届教职工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作2015年学校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并请列席代表提出意见。  
工作报告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2015年学校坚持科学发展在各项事业上所取得的成绩;第二部分,坚持以人为本在保障民生方面所做的努力;第三部分,学校2016年改革发展的思路。
、2015年学校工作回顾
2015年,在校党委的领导下,学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围绕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和上海教育综合改革大局,深化教育改革,推进内涵发展,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较好地推进了学校各项事业发展。
(一)科学论证,做好学校综合改革方案和“十三五”规划的编制工作
学校明确了综合改革的六大领域,提出要紧紧围绕“卓越教师”和“一流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全面推进人事、教学、科研三个关键领域改革,为加快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经过多次研讨、听取意见,确定了“十三五”规划“1+X+16”的基本内容,校院两级在思考分析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的基础上形成共识,明确了今后五年的发展路径。
(二)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构建现代大学制度
1.《上海师范大学章程》已核准通过。学校成为本市首批章程获准的三所市属高校之一,全面进入依法办学、依章治校的时代。学校“1+18”为主要内容的制度规范体系已经基本形成。完善校长办公会议议事决策规则,形式更加民主,程序更加规范,将加强顶层设计与充分汲取广大师生智慧结合起来,确立了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决策途径。修订了财务、审计、教代会、科研奖励、外事、人才引进等各类制度,使程序体现公正,有利于化解矛盾,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成立法律事务办公室,推进依法治校各项工作。
2.以学术委员会为核心的学术管理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经过民主推荐和选举等程序,建立校学术委员会、学位评定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委员会、师资队伍建设委员会、学术伦理与道德委员会等学术组织,教授组成比例近50%。除职务原因外,校领导全面退出学术组织,更好地保障专家教授在学术事务中的主导作用,“教授治学”的理念在制度层面得到落实。
3.推进以绩效考核为核心的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学院绩效考核主旨在于通过绩效考核,实现办学资源更高效率的配置,同时激发学院办学动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并更好地推动学校管理重心下移。
4.民主管理、信息公开工作得到加强。学校积极推进民主建设,组织了校领导与校教代会代表面对面互动交流活动、双月民主恳谈会和多次师生座谈会,就教学激励计划、综改方案等内容广泛听取一线教师的意见,确保年度实事工程的落实。积极推进信息公开工作,在2013-2014年度本市高校信息公开评议工作中取得市属本科高校第二名的佳绩。
(三)推进培养模式改革,人才质量稳步提升
生源质量普遍提高,外省市本科招生一本率近90%,较去年增加10%;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数大幅增加,985、211高校生源比例持续提高。教师激励计划从培育进入正式试点,极大地调动了教师投身教学的积极性,“四个100%”的目标已基本达到,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升。调整优化本科专业结构,一些专业已进入大类招生。对2015级本科专业培养方案进行修订,推进全校公共必修课改革。教学成果凸显,获得上海高校市级精品课程5门、上海高校示范性全英语课程建设项目2门、上海高校本科重点教学改革项目3项、上海市教委重点课程建设项目27门,15本教材获得上海普通高校优秀教材奖。研究生培养方面,教育硕士实践基地入选全国首批“示范基地”;博、硕士学位论文参加市盲审优秀率达16.78%,创历年之最;15篇论文入选上海市研究生优秀成果(学位论文),博士学位论文获奖数居市属高校之首。加强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筹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建立创业实践基地,孵化指导学生创业项目。获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55项;全国“挑战杯”总分位居上海第六;市“挑战杯”总分位列全市第四。
(四)凸显教师教育特色,服务教育改革发展
改革完善卓越教师培养方案,创新卓越教师培养模式,建立“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新机制,建立“世承班”退出机制。首届“世承班”毕业生全部进入上海市名校任教。获批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2项改革项目进展顺利。承办教育部“国培计划”、教育部“农村校长助力工程”、上海市高校新教师培训、上海市民办高校教师培训等项目。加强区域交流合作,与嘉定、长宁、浦东等区县和华夏幸福集团等签订合作协议,教师教育影响进一步扩大。继续教育初步形成了学历教育和非学历培训两翼并重、齐头发展的结构转型。
(五)积极推进学科建设,加强国际高水平研究基地建设
学校不断优化学科布局、凝炼学科方向,获批高峰高原学科11个,三年建设额度1.77亿,其中III类高峰3个、I类高原3个、II类高原5个,为增强学校学科整体实力、冲击国内一流学科提供了经费保障。教育部资源化学国际实验室建设方案获教育部批准;建立“上海师范大学联合科创中心”,与科学院四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同开展人才培养、科研合作,进展情况良好;光启国际学者中心已实质运行。加强智库建设。新获上海市政府政策研究中心两个决策咨询研究基地,推进非洲研究中心与国家战略研究机构的合作。逐步建立健全决策咨询报告的提交、报送以及评价机制,加强中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与研究中心、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两个新型智库的建设。公共文化服务指数蓝皮书、非洲经济发展报告、中国都市青少年发展报告等11项发展报告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六)科学研究实现新突破,科研实力持续提升
理工科立项方面,市级以上课题新批准立项73项,到位经费2400万元(较2014年增长10%),其中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3项,比2014年增长79%,受资助项数和经费数创历史新高。文科立项方面,省部级以上课题批准立项67项,到位经费1187万元,其中国家社科各类项目27项(较2014年增长17%),教育部人文社科12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后期资助项目和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数位居全国高校前列。获得省部级理工科科研成果奖4项,包括1项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获省部级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5项,包括1项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2015年数学、化学、材料入选ESI顶尖学科,排名较去年有大幅提升。
(七)加大高层次人才建设力度,师资队伍建设得到加强
改革师资招聘工作。举行校级层面师资招聘评议会,来自各学科的专家教授和校院两级相关负责人对应聘人才集中评议、现场投票。共引进、录用135人,其中教学科研人员115人,学校专任教师比、海归比、博士学位比有明显提高。推进教师分类评价体系建设。对教学考核条款做了重要修订,并启动教学型副教授的评聘。基本确立了教学型、科研型、教学科研型三类高级专技职务聘任通道,为进一步推进教师分类评价奠定基础。加大高端人才建设力度。
(八)办学国际化稳步发展,国际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全年公派出国(境)教师254个团组、404人次;共有391名学生赴国(境)外进行获得学分或学位的专业学习和实习,另有600余人次赴海外参加各类短期项目;全年共接受留学生2108人;与11个国家和地区23所高校和机构签署或续签各类校级合作交流协议28份;组织申报“中非20+20合作计划”项目4项,均已获教育部批准;分别与国际知名高校签署合作科研协议,开展教学和科研的全面合作。成功承办教育部中英数学教师交流项目、中美省州教育厅长对话会议,积极推进联合国Ⅱ类机构国际教师教育中心申办工作,提升我校基础教育研究和教师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因公出访申报网络平台投入运行,助推外事工作公开透明、提升效率。
二、学校在民生保障方面所做的努力
2015年,学校努力创建和谐校园,不断致力于改善广大师生员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条件,着力解决师生员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让全体师生员工共享学校改革发展的成果。
1. 完善分配制度,提高师生待遇。根据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安排,2015年我校的教学、科研等内涵建设、硬件建设、人员经费得到有效落实,公用性经费开支得到较好控制,基本完成年初预算安排的任务。学校合理安排存量流动资金,财政性经费预算执行率在教委系统位于前列;专项清理学校债务,争取到财政专项化债资金1.57亿元。(财务报告具体详见附件)
2. 关注师生健康,打造绿色校园。全年共完成教职工体检约4500人,学生体检12000余人。举办第七届“名医师大行”活动,邀请多家三甲医院50余位专家教授为师生提供医疗咨询服务。继续为全体教职工做好住院医疗保险等投保和理赔服务工作。学校加强绿化改造,通过多种方式美化校园景观,构建校园生态文明。同时,大力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不断加强以平台为技术支撑的校园节能工作。
3. 努力为师生办实事、解难事。积极推进“改善教职工在奉贤校区临时住宿条件”等实事工程,赢得广大教师的好评。全年共看望慰问在职的大病及困难教职工、教授60多人次;看望慰问退休的大病、孤老、特困、高龄教职工1200多人次,并加大对失独老人、独居老人、空巢老人的关注和关爱。校爱心基金资助教工200人次,资助金额21.65万元。学生资助方面,发放各类奖助学金、困难补助、学费减免等7812人次,发放总额1406.735万元;提供校内外勤工助学岗位3540个,发放勤助金945.36万元。进一步开拓新房源,有序解决引进人才和青年教师短期住房的困难。完成奉贤校区学生公寓供电改造和空调安装工作,目前已基本实现空调全覆盖,为学生学习生活创造更为舒适的条件。
4. 重视文化建设,提升保障能力。学校坚持文化育人,围绕《上海师范大学文化建设行动计划》开展系列活动,满足师生精神和文化需要。启用徐汇校区教师教育实验实训基地文科实验楼以及艺术教育中心,相关学院已相继入驻,办公条件得到升级改善。为相关学院、所、中心、实验室更新或配备各类教学、科研及实验设备,使用经费达4876万元。推动后勤事务改革,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得到提升。图书馆工作向数字化、专业化、国际化方向发展,为本科教学和学科建设服务的能力不断加强。完成面向师生的微信企业号系统建设,为师生提供更为便捷的移动应用服务。档案、文博的数字化进程持续推进,资政育人水平不断提高。积极应对处置突发事件、强化校园治安防控,维护校园安全稳定。
回顾过去的一年,学校所取得的各项成绩来之不易,凝聚着全校教职员工的智慧与汗水。在学校创建高水平综合性大学的进程中,每位师大人在各自的岗位上兢兢业业、爱岗尽责、无私奉献、勇于开拓,涌现出很多感人的事迹,展现了新时期师大人的精神风貌。在这里,我谨向辛勤耕耘在教学、科研、管理第一线的全体教职员工,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三、2016年学校改革发展的思路
各位代表、同志们!
2016年是学校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推进综合改革的深化之年。2016年学校工作的总体要求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围绕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和上海教育综合改革大局,深化教育改革,推进内涵发展,扎实做好“十三五”规划和综改方案的实施,推进学校各项事业科学发展、特色发展、协调发展。
今年行政的主要工作可以用八项工作来进行概括。
1.第一个两项工作是分解落实综合改革方案和十三五规划
综合改革方案和十三五规划异中有同,其目标都是指向全面建设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其实施路径都是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全面推进人事、教学、科研三个关键领域的改革。因此,今年要细化2016年学校综合改革任务和十三五规划年度任务,明确事项、时间、目标和责任人,做到有部署、有检查、有考核、有总结,确保各项改革工作落到实处。
2.第二个两项工作是紧紧抓住高峰高原学科建设和本科教学教师激励计划这两大发展契机
高峰高原学科建设是“十三五”期间学校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今年预算额度占三年总预算额度的一半,预算使用的进度和项目建设的成效将直接决定2017年的经费额度及项目绩效评价。因此,既要合理合规使用资金,保证经费的使用进度,更要有效提高建设绩效,进高水平的人才、出高质量的成果。
去年教师激励计划从培育进入正式试点,极大地调动了教师投身教学的积极性,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升。今年要继续推进激励计划的实施,推动各类办学资源向教师集中、向本科教学集中、向学生培养集中,巩固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同时将以制度来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
3.第三个两项工作是做好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和学术型学位点合格评估各项准备工作
审核评估是在我国高等教育新形势下提出的新型评估模式,核心是对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效果的实现状况进行评价,旨在推进人才培养多样化。因此,今年要进一步引导各专业审查人才培养定位和目标与相应行业发展需求的适应度,规划教师和教学资源条件的建设,规范教学和质量保障体系运行,满足学生专业成长的需要。
学术型学位点合格评估重点评估学术型研究生教育质量和学位授予质量,目前迎评方案已经初步形成,下一步重点是分期分批由各学位点按要求开展自评,着眼于发现问题,办出特色。学校也将努力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进一步完善学位论文质量监控体系,狠抓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继续推进研究生实践基地标准化建设,实施研究生海外研习计划。
4.第四个两项工作是现代大学制度中代表学术力量的学术组织的运行建设和代表行政力量的管理人员的聘任工作
去年学校初步建立以学术委员会为核心的学术管理体系,各委员会章程也制定完成。今年要进一步落实“教授治学”,完善校院两级学术组织架构,明确各级各类学术组织的功能定位和权力清单,充分发挥校院两级学术组织在学校、学院学术事务中的主导作用。
今年是竞聘调整年,要做好校部机关处级以下管理岗位第七届公开竞聘调整工作。在这之前,先要做机构调整和岗位设置的工作,要以服务师生需求为导向,优化机构设置,精简机构人员,完善职能配置,梳理工作流程,提高管理效能。
除了以上八项工作以外,在人才培养方面,学校要启动通识教育及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工作,建立创新拔尖人才培养新机制,进一步凸显教师教育特色;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要加大高端人才引培力度,完善教师分类管理体系,推进教师专业发展;在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方面,建立学科动态调整和分类管理机制,创新科研管理体制机制;在提升国际化办学方面,要深化交流内涵,提高交流实效,实现学生派出和招生数量等外事数据稳中有升;在提高管理服务效能方面,要进一步加强校园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公共服务和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信息化工作水平,尤其是要加强财务管理,严格落实“八项规定”,降低日常性办公和运行经费,强化对各类专项经费的管理,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益。
各位代表、同志们!2015,是硕果累累、鼓舞人心的一年;2016,更是我们勇攀新高、再创佳绩的一年。让我们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引,立足于上海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发展,紧紧依靠广大师生员工,凝心聚力,奋发有为,聚焦内涵建设,提高综合实力,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为建设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而努力奋斗!


版权所有@上海师范大学

沪ICP备05052062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