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届二次会议】2014年度学校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 2015-04-30  作者: 网站 管理员   浏览次数: 254  



凝心聚力 深化改革 着力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
——在上海师范大学第八届教代会第二次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校长 朱自强
 
各位代表、同志们:
受学校委托,由我代表学校行政向第八届教职工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作2014年学校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并请列席代表提出意见。
工作报告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2014年学校坚持科学发展各项事业所取得的成绩;第二部分,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在保障民生方面所做的努力;第三部分,2015年学校改革发展的思路。
一、2014年学校工作回顾
2014年,学校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各项举措,依据国家战略和上海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需求,推进学校各项事业科学发展、特色发展、协调发展。
1. 60周年校庆活动精彩纷呈。建校60周年校庆系列活动是师大历史的全面检阅、师大力量的高度聚合、师大文化的生动展现、师大精神的不懈追求。为凸显“学术校庆”的特色,从3月起,学校先后组织了120余场学术论坛和报告,邀请了一大批中外知名专家学者主讲,充分展现了师大深厚的学脉资源,彰显了尊师重教、以学为先的良好学风,营造了浓厚的学术科研氛围。此外,《上海师范大学60年志》、《师道永恒》(第三卷)出版;“教泽桃李 硕果流芳”60年教学科研展展出等,这些活动和成果反映了几代师大人的心血,集中展示了学校60年的办学历程和师大文化,“师道永恒”的师大精神在继承和弘扬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成为我们共同的精神支柱与价值追求。
2. 内部治理结构改革持续深化。围绕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总体要求,以进入上海市教委现代大学制度试点为契机,进一步完善我校内部治理结构。《上海师范大学章程》已经核准通过,学校成为本市首批章程获准的三所市属高校之一。筹建以学术委员会为核心的学术管理体系,下设学位评定委员会、教师队伍建设委员会、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学术伦理与道德委员会,充分发挥专家教授在学科建设、教学科研等学术事务中的主导作用。进一步发挥工会、教代会代表在参与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在2014年4月召开的校第八届教代会一次会议上,增设教学科研委员会,加强了闭会期间教代会工作。
3. 学生质量持续提高。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以生为本、引领发展”的工作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通过主题教育、学风建设以及网络媒体等不断加强学生思想教育与品格修养。招生方面,学校生源质量有明显提高,上海生源的平均一本率为80.67%,外地生源平均一本率为71.5%,来自普通大学的研究生生源占66%。学生获“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等多项赛事殊荣。组建研究生院,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更加完善。狠抓研究生培养质量,获全国百篇优博提名奖1篇;上海市研究生优秀学位论文入选12篇,居市属高校之首。在史上更难就业年,研究生就业率提升3%,本科生保持在96%。
4. 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完成49个本科专业的第三方专业达标评估,在此基础上,对全校所有专业的目标定位与达至目标定位的课程体系进行整改;收集整理全校31类年度常态数据,完成《2013年度本科教学质量年度报告》。应对学校本科教学专业“3+1”的办学模式,完成各专业教学资源的同步调整和配置;针对课时调整方案,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系统,全面改进对教室资源的管理。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成果明显,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书目10本,入选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2项,获2013年上海市级教学成果奖13项、上海市级精品课程5门、上海高校本科重点教学改革项目2项。
5. 师资队伍建设有新的突破。学校明确人才队伍优先发展战略,大力推进“151”人才工程,实施“人才特区”计划,先期开辟了城市发展研究院、植物基因功能研究所、敦煌学研究所等人才特区进行试点和探索。全年引进教授14名。获批2个博士后流动站,实现流动站对博士点的全覆盖。制定并实施《关于新进一般教学科研人员聘期考核的细则(试行)》《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学科代表作”送审制实施办法》等规章制度。推动辅导员队伍科学化管理、专业化培养、多样化发展,组织开展辅导员建设月系列活动,辅导员的职业能力和工作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6. 学科科研成果丰硕。完成《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规划(2015-2030年)》和高峰高原学科建设规划,完成市教委内涵建设2826万建设项目经费预算编制,获得央财专项资金及上海市配套资金1940万元。科研立项方面,理科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3项,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5项;文科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3项,其中国家社科重大招标项目4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4项,上海哲社项目10项,上海教科项目3项,上海市决策咨询项目6项。科研成果方面,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二等奖共19项。
7. 国际化程度明显提高。全年公派出国教师249个团组,402人次;派出1000余名学生参加各类长短期海外学习和实习项目;在校留学生总人数为2338人,国别和地区超过70个;分别与15个国家、地区的27个高校和机构签订了31个合作交流协议,在层次上有了较为明显的提升。积极推进内涵建设海外优质课程引进项目;成功举办“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国际化与大学发展”中外大学校长论坛、第五届国际艺术节、孔子学院十周年等重大活动。
二、学校在民生保障方面所做的努力
民生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基石,是学校一以贯之的重点建设工程。2014年,学校努力创建和谐校园,不断致力于改善广大师生员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条件,着力解决师生员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让全体师生员工共享学校改革发展的成果。
1. 完善分配制度,提高师生待遇。根据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安排,2014年我校的教学、科研等内涵建设、硬件建设、人员经费得到有效落实,公用性经费开支得到较好控制,基本完成年初预算安排的任务。专项经费的管理进一步深化,内部控制规范性制度不断完善。2014年度实现收入14.53亿元(含基本建设经费收入),扣除基建拨款外比上年增加0.56亿元,增幅4.28%;完成支出15.47亿元(含基本建设经费支出),扣除基建支出外比上年增加1.23亿元,增幅8.92%。在工资及福利支出中,用于基本工资4861万元,津贴补贴3156万元,社会保险缴费8714万元,绩效工资30778万元(其中含骨干教师激励计划的额度)等。其中基本工资、津贴补贴、绩效工资人均13.89万元,比上年11.27万元增加2.62万元,增幅为23%。(财务报告具体详见附件)
2. 关注师生健康,打造绿色校园。全年共完成教职工体检约4500人,学生体检15000余人,全面推行使用学生电子病历系统。举办第六届“名医师大行”活动,邀请多家三甲医院50余位专家教授,为师生进行免费医疗咨询。继续为全体教职工做好住院医疗保险等险种的投保和理赔服务工作。为迎接60周年校庆,学校加强绿化改造,通过多种方式美化校园景观,构建校园生态文明。同时,学校大力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2014年获评首批全国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
3. 努力为师生办实事、解难事。全年共看望慰问在职的大病及困难教职工、教授60多人次;看望慰问退休的大病、孤老、特困、高龄教职工900多人次,并加大对失独老人、独居老人、空巢老人的关注和关爱。校爱心基金资助教工213人,资助金额25万元。学生资助方面,各类奖助学金受助人数9000余人次,发放总金额1530余万元,提供校内外勤工助学岗位2500余个,发放勤助金760余万元。
4. 重视文化建设,提升保障能力。学校坚持文化育人,围绕《上海师范大学文化建设行动计划》开展系列活动,满足师生精神和文化需要。安排房屋建筑物购建14604万元,第五学生公寓已交付使用,基本完成教师教育实验实训基地两栋建筑的建设工作。升级学校公用房管理信息系统,完善教学行政办公用房调配方案。为相关学院、所、中心、实验室更新或配备各类教学、科研及实验设备,使用经费达4144万元。图书馆工作向数字化、专业化、国际化方向发展,为本科教学和学科建设服务的能力得到提升。推进跨业务数据交换及集约化信息服务,提升师生信息化服务体验。规范引入社会企业,提升后勤服务质量,进行教职工班车服务模式调整和学生班车规范化运行。
    回顾过去的一年,学校所取得的各项成绩来之不易,凝聚着全校教职员工的智慧与汗水。在学校创建高水平综合性大学的进程中,每位师大人在各自的岗位上兢兢业业、爱岗尽责、无私奉献、勇于开拓,涌现出很多感人的事迹,展现了新时期师大人的精神风貌。在这里,我谨向辛勤耕耘在教学、科研、管理第一线的全体教职员工,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一年来,虽然学校各项事业取得了丰硕成果,但在跨越式发展的同时,在一些方面还存在着与国家需求、上海发展、师生期盼不相适应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
一是依法治校的意识和能力亟需强化。依法治校是建设现代化高水平大学的根本要求。对于高校而言,一定要树立法律意识和法治理念,建立公正合法、系统完善的制度与程序,保证学校的办学宗旨、教育活动与制度规范符合法治的理念要求;增强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解决学校改革发展中突出矛盾和问题的能力,依法落实和保障师生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全面提高学校依法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二是全面推进改革的能力有待提高。改革是大学发展的不竭动力,只有实施全面系统的综合改革,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在社会高度期待和高校激烈竞争的背景下,学校提出了高水平综合性大学的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强化推进学校改革发展的责任感和担当意识,找准改革的突破口和发力点,做好顶层设计,在内部治理结构、人才培养模式、资源配置方式等方面做出新的探索,使改革真正激发办学活力,提高办学效能。
三是现代大学制度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大学作为特殊的社会组织和学术共同体,其制度本身也体现为多元化、长时序的复杂系统。近年来,学校在以大学章程为核心的制度体系建设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探索,但这只是一个开端。我们要把现代大学制度建设贯穿在学校发展的进程中,既要不断完善学校制度的形成,促进管理的规范有序,保障自由、平等的学术氛围,同时也要强化制度本身的文化功能,引导全体师生员工强化价值认同,不断增进对“师道永恒”师大精神的理解和追求。
四是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存在差距。现在的高校已不是传统的“象牙塔”,必须要在融入社会、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发展,这已成为我们的共识。那么,面对寻求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上海,我们的人才培养、产学研合作如何对接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需求,我们的教师教育如何更好地服务基础教育,这不仅是个思考的问题,更是一个实践的问题、立即行动的问题。
三、2015年学校改革发展的思路
各位代表、同志们!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一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一年。2015年我校工作的总体要求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围绕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和上海教育综合改革大局,聚焦质量、改革创新发展,强化责任、从严管党治党,圆满完成学校“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科学编制上海师范大学教育综合改革方案和“十三五”发展规划,推进学校各项事业科学发展、特色发展、协调发展,为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的建设发展提供高质量的人才资源、高水平的科研支撑、高能级的社会服务和高品位的文化成果。
今年行政的主要工作可以用“一个格局、两个方案、三支队伍、四大任务”来进行概括。
1. 一个格局:形成现代高校高水平治理格局
要以实施大学章程为主线,积极推进和完善以“1+18”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建立以学术委员会为核心的学术管理体系,统筹行使学术事务决策、审议、评定和咨询等职权。探索教授治学的有效途径,将专家教授在学术事务中发挥主导作用落到实处。筹建理事会,健全社会支持和监督学校发展的长效机制。逐步完善校院两级管理,加强二级学院的办学主体地位。构建与其绩效贡献相关联的学院经费拨款模型,进一步扩大学院经费统筹范围,强化学院主体的预算责任。
2. 两项方案:编制《上海师范大学深化综合改革方案》和《上海师范大学“十三五”发展规划》
(1)上半年完成《上海师范大学教育综合改革方案》编制工作。要立足学校实际,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进程,要在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人事分配、职称晋升)、促进教学科研发展(骨干教师教学激励计划和高峰高原学科建设)、管理中心下移(学校宏观管理,学院自主运行,赋权和赋能同步推进)等方面作出新的探索,为实现学校中长期改革发展目标提供有力的保障,全面提升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力、支撑力与贡献度。
(2)下半年完成《上海师范大学“十三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要开展“十二五”规划执行情况的评估工作,在此基础上,紧紧围绕学校目标定位,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科学制订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在提高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前瞻性、操作性的同时,还要提升通过规划对学校进行宏观指导和统筹推进的能力,完善规划的分级管理和年度目标,分解任务要求。
3. 三支队伍:教师队伍建设、管理干部队伍建设和后勤保障队伍建设
(1)教师队伍建设。要强化“人才是学校发展的关键”这一理念,不断创新人事管理制度,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重点是做好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和完善学术评价体系。
(2)管理干部队伍建设。管理干部队伍是学校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执行能力强、工作效率高的管理干部队伍,是推进学校各项事业科学发展、特色发展、协调发展的必要保证。重点是强化教育培训和制定修订干部任用实施办法。
(3)后勤保障队伍建设。后勤保障队伍建设是学校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承担着为学校教学科研和师生工作、学习、生活提供保障和服务的重任。要思考后勤保障的定位问题,后勤保障的定位关系到它的运行体制和机制。重点是推动后勤保障的规范化运行。
4. 四大任务:人才培养、一流学科建设、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和优化资源配置
(1)人才培养。在《上海师范大学章程》中,我们明确要培养德行高尚、学识扎实、身心健康,具备现代精神以及人文素养的卓越教师和一流专业人才。教育要回归育人本原。高等教育使命有很多,但核心使命是人才培养。无论是教学、科研、社会服务还是文化传承创新,都肩负着育人使命,都应该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服务,这是高校的立校之本和生命线。今年,我们要积极应对上海教育综合改革的新形势,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坚持“厚基础、重实践、国际化”人才培养理念,结合专业特点和学生需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招生、培养、就业等各项改革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重点是做好专业设置调整优化工作,做好迎接2016年本科教学评估的各项准备以及继续推进骨干教师教学激励计划。
(2)一流学科建设。我们要加强直接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的相关学科建设,强化与企业行业的创新联动,也要发挥学校在科技创新基础前沿方面的优势,深化基础前沿学科建设,为科技创新持续发力提供深度支撑。当前,特别是要努力参与到上海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中。重点是做好高峰高原学科建设。
(3)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作为地处上海的高校,我们要大力提升国际化程度,为人才强校战略服务,为学科和专业建设服务,为提高师生整体素养、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和综合竞争力服务,提升学校的学术品质和综合实力。重点是规划未来三年我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目标、计划和实施路径,孔子学院数量有新的突破,探索改进“上海市外国留学生预科学院”教学管理机制以及筹建“上海师范大学留学生教育中心”。
(4)优化资源配置。资源配置是高校发展战略有效实施的基本保障,同时,资源配置机制和方式又是加强高校管理的有效调控手段。因此,我们要加强顶层规划,优化校区功能布局及资源配置,提高资源使用效率。重点是房屋资源的管理和信息化建设。
 
各位代表、同志们!
2014,是硕果累累、鼓舞人心的一年;2015,更是我们勇攀新高、再创佳绩的一年。让我们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广大师生员工,凝心聚力,奋发有为,聚焦内涵建设,提高综合实力,全面推进学校改革的各项工作,为建设立足于国家和上海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发展需要、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而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
 


版权所有@上海师范大学

沪ICP备05052062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