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届哲社奖公布!我校荣获学术贡献奖1项,学科学术优秀成果奖16项!

发布日期: 2023-10-27  作者: 李冰冰   浏览次数: 21  



近期,经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委员会审议通过,上海市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拟表彰名单公示,我校朱瑞熙教授荣获上海哲学社会科学界的最高奖项——学术贡献奖(本届共4项),其代表作是《朱瑞熙文集》,是我校第3位获此殊荣的教授。张民选教授、张允熠教授荣获学科学术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另有14位老师荣获学科学术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学术贡献奖:


获奖者:朱瑞熙教授

朱瑞熙教授

朱瑞熙(1938-),上海嘉定人。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61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被分配到四川大学历史系工作。9月,考取川大研究生,成为蒙文通先生的两位关门弟子之一。1965年,研究生毕业,分配至北京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国通史》编写组,协助所长范文澜先生编写《中国通史》。1967年,被近代史所派到历史所参加《中国农民战争史》编写组。1972年,回到《中国通史》编写组,协助蔡美彪先生编写《中国通史》第五、六、七册的工作,是主要撰稿人之一。80年代,这三册《中国通史》均正式出版。1984年底,调入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所。19861988年,担任古籍所所长。1992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任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兼职博导。1999年,被评为上海师范大学优秀教授。2002年,荣休。2002年至2006年,担任中国宋史研究会会长。朱瑞熙长期从事宋辽金史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工作,是学界公认的宋史研究领军人物之一。著有《宋代社会研究》《中国政治制度通史·宋代卷》《辽宋西夏金社会生活史》(第一作者)《疁城集》《宋史研究》(第一作者)等,发表学术论文一百六十多篇,其中有七篇发表在《历史研究》上。点校整理有《白鹿洞书院古志五种》《安亭志》《南翔镇志》等,标点、校释《嘉定碑刻集》。担任《传世藏书·宋金元别集》主编,《宋史辞典》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宋辽西夏金史》副主编,《中国历史大辞典·宋史卷》编委等。

获奖代表作:《朱瑞熙文集》

《朱瑞熙文集》书影

《朱瑞熙全集》共分八卷,收录朱瑞熙先生学术著作二种,论文集一种,辞典词典二种,合作著作六种,古籍选译一种,各类文章一百八十五篇。朱瑞熙先生的很多学术论著,是国内相关研究的开拓之作,一些学术领域他是最早的耕耘者;部分学术论著,纠正了前人的成见和不正确观点;部分学术论著,在前人的基础上,他大大地向前作了推进。他的大部分著作,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是后人进入宋史研究领域需要的必备之作。

获奖者主要贡献中国宋代政治制度研究的主要奠基者,率先提出准确评价宋朝历史地位,引发学界关注。他汇聚一批宋史研究者,整理出版了大量的宋人文集、《全宋笔记》、方志和碑刻等一系列文献,产生深远影响,发展并巩固了上海师范大学作为宋史研究的重镇地位。


学科学术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入选2019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文库,2021年商务印书馆出版

成果简介:《四百年中国思想文化之大变局:中国化视域下“中西马”哲学的互动与融通》

从总体上看,本书挖掘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文化渊源,弥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空缺;从中国化视域下考察“中西马”三派哲学的互动关系,提出西方哲学也存在着中国化的问题;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领域,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空间和学科范围;为近代思想史和哲学史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观察视角,将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大转型的历史焦距拉长到四百年前;阐明了一个重要结论:当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四百年来中西互动和融合的最新思想成果和最高理论形态。全书60万言旨在围绕这样一个理论轴心——从1600年至2000年,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经历了四百年的伟大的历史变局。

主要作者:张允熠

张允熠教授

南开大学哲学博士,曾任美国哈佛大学高级访问学者,担任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首任执行院长、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首任院长等职务,现为上海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和负责人。还兼任中国现代哲学学会常务理事、全国邓小平理论研究会常务理事等社会、学术职务。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西哲学文化交流史等。学术成果曾多次获省部级和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奖,先后多次承担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包括重点项目和重大项目,现为国家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著作八部。



文章发表于《教育发展研究》2021年第12

成果简介:《如何讲好中国教育故事:需要研探的命题——以中英数学教师交流项目为例》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是新时代背景下党和国家在中外人文交流领域发出的最强音。本成果聚焦“如何讲好中国教育故事”这一重要问题,结合中英数学教师交流项目近 8年的探索与实践,扎根上海实践与国际比较,从生动详实的个案出发,对“为什么要 讲好故事”、“如何吸引别人来听故事”、“讲什么故事”、“怎么讲故事”和“谁来讲故事”等关键问题进行跨学科的研究阐述。提出了“彰显中国成就,引起世界的关注”、“系统提炼经验, 增强理论自信”、“研究跨文化成人专业学习,让外国人听得懂看得见”、“提供共同实践机会,让外国人决乐于学愿意试” 、“造就国际化队伍,扩大影响力和塑造力”等富有见地的观点,建构了一个包含五个方面、相对完整的教育国传播模式。

主要作者:张民选、朱福建、黄兴丰、吕杰昕

张民选教授

张民选,香港大学哲学博士,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中心主任,教育部国际教育研究基地主任,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副理事长。历任上海师范大学校长、上海市高校智库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院长,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上海实验学校校长等,此外还担任上海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负责人、教师教学国际调查项目(TALIS)负责人、中英数学教师交流项目负责人。张民选教授参与大量国家和上海教育政策制定,参与大量国际教育咨询项目,为包括澳大利亚总理、芬兰总理、马来西亚总理、美国教育部长、英国教育大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等在内的大量国际高层官员讲解上海基础教育发展经验和中国教育发展经验,在国内外产生了深远影响。张民选教授经过长期的努力,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中心落户上海,为中国教育走向世界做出了重要贡献。



附:我校获上海市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名单

版权所有@上海师范大学

沪ICP备05052062
登录